一份針對包括鴻海、中鋼、東元電機等大廠的調查發現,技職教育除了產學落差大,不少應徵工作的年輕人職場態度不佳,面試穿著隨便、遲到未告知,離家超過十分鐘車程就嫌遠,也有大學生要求起薪五萬元,這種普遍存在的「態度落差」,讓企業界瞠目結舌,退避三舍。企業共同看法是,應該加強品格教育。
業者感嘆並非無的放矢,許多工科學生基礎不紮實,機械系不會機械設計,也看不懂機械設計圖,連馬達都沒摸過,缺乏實作能力。
以往職場還有時間讓新進者「做中學」,現在競爭激烈,腳步快速,業者往往要求員工一上線就能實作,應徵時若表示「來學習的」,企業根本不敢錄用。
更讓業者哭笑不得的是,有些大學生會玩線上遊戲,卻不會寫自傳,報告花錢請人代勞,在講求實力的職場,業者怎敢錄用。
現在企業也比較「現實」,多數業者認為大學文憑沒有鑑別度,比較重視有無證照。有證照容易加薪,尤其是專業技術證照,換句話說,就是以實力為考量標的,沒有實力,學歷再高,也一無是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已過去,「百無一用是書生」是現代的寫照,沒有實力,文憑只能像匾額一樣高掛牆上,值不了幾個錢。
學校除了加強品德教育,也應加強學生實作能力,現在許多業者為培養人才,與學校合作,出錢出力,派技術先進到校授課,提供工作機會給學生實作,還有獎學金和薪資,在在希望學生學得真本事,一進職場就有一番表現。
學生除了把機會學習,更應自省自覺,不能再有混文憑、混工作、混時間的「三混」投機想法,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好好表現才是王道。
更重要的是有要職業道德,熱情、勤快、負責,「錢多事少離家近」已跟不上時代,永遠會被拒職場門外。
煮字(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