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風情】傳承台灣 最美的風情

李乾朗 |2014.05.20
1986觀看次
字級
初識林衡道教授,是在一九七二年秋天,剛開學不久,我跟隨林老師在淡水古街巷弄中探訪古建築,包括鄞山寺、龍山寺、福佑宮與清水街、重建街,他長年進行田野踏查,腳力奇佳,我們一群建築系學生居然快要跟不上。

文/李乾朗

初識林衡道教授,是在一九七二年秋天,剛開學不久,我跟隨林老師在淡水古街巷弄中探訪古建築,包括鄞山寺、龍山寺、福佑宮與清水街、重建街,他長年進行田野踏查,腳力奇佳,我們一群建築系學生居然快要跟不上。

而認識邱秀堂女士是在一九七七年,我到長安西路老台北市政府對面的台北市文獻會去見王國璠先生,當時秀堂在文獻會擔任秘書。她熱誠地幫我找資料,主要是台北市的老照片。後來我買盡了林老師在坊間所出的書籍,發現其中有秀堂細心記錄林老師口述的書,讀起來令人感到饒富趣味,將台灣史融於民俗古蹟的文化內涵之中。

林老師足跡所至之處,能馬上將所見的古蹟文物與歷史文獻互相映照,因此別人研究台灣史是平面的,但林老師的講述是立體的,有實際的古城牆、古寺廟、古宅第,甚至古墓可以印證,讓人感受深刻。一九九六年,秀堂整理林老師口述的《臺灣風情》,就是林老師仙逝之前最後的著作,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

林老師以長者之尊,非常照顧後進,我常常向他請益,深受啟迪,他看完的書也會送給我。一九八○年代,文建會常召開全台古蹟勘查及評鑑會議,旅程中林老師精神奕奕,在車上從不睡覺,總是充分利用時間陳述他的觀點。開會時,主席通常會請他先發言,他發言往往簡短有力,講出重點即止,這些風範都發揮著影響力。

熟識林老師的人,都知道他的率真,喜怒馬上形於色,不會隱藏。而秀堂跟隨林老師多年,最能體會他的真性情。

秀堂出身書香門第,秉持歷史系的訓練,長期受林老師薰陶,如沐春風,除了熟悉台灣風土習俗,也學到林老師凡事直探本源,言必真知灼見的風格。這本由《臺灣風情》增幅印行的《戀戀臺灣風情》一書,就散發出師生間高度默契的芬芳。

今年是林衡道教授九十九歲冥誕,這本書的增幅印行,將是極具歷史傳承意義的出版盛舉。回想一九八○年代,當兵期間上過莒光日課程的阿兵哥,應當不會忘記林老師講述台灣史的身影。現在年輕一代,雖無緣追隨他看古蹟,卻可以從這《戀戀臺灣風情》去認識台灣的「古蹟仙」與了解老台灣的文化風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