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指紅顏
中國宋代發明的突火槍,可說是世界所有現代管狀噴射武器的鼻祖。
兩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戰火頻仍。宋軍東擋西殺,日益感覺武器的重要。當時,火藥使用率很高,於是,宋軍的軍械師經過多次試驗,於南宋開慶元年(西元一二五九年),在壽春府(今安徽壽縣)創造出中國古代最早的步槍——「突火槍」。
據《宋史‧兵志》記載,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點火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子窠」,相當於今天步槍的子彈。由此得知,宋代的突火槍基本形狀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藥室,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後段是手持的木棍。其發射時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鐵管,右手點火,發出一聲巨響,射出石塊或者彈丸。突火槍「子窠」最大射程可達三百公尺,有效射程達一百公尺,可說是世界上第一種發射子彈的步槍。
突火槍的發明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當時的火槍發展演變而來。據史料記載,南宋紹興二年(一一三二年),陳規守德安(今湖北安陸)時,製長竹杆火槍二十支,用以噴射火焰,焚毀敵人的大型攻城器械「天橋」;南宋紹定五年(一二三二年),金軍曾用飛火槍同蒙古軍作戰,其製是以十六層紙捲成筒,長約六十二公分,內填火藥及鐵渣、磁末等,再綁縛在矛的前端,交戰時點燃它,用以燒灼蒙軍人馬,噴火後再用矛格鬥。突火槍就是在上述兩種火槍的基礎之上,改製成型的。
上述火槍相比,突火槍有很大的進步——從噴射火焰燒傷敵人的管形噴射火器,發展為發射彈丸殺傷敵人的管形射擊火器。因此,從這個意義是說,突火槍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其發射原理為步槍、火炮發射原理的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