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文字工作、一向自許成為千手千眼觀世音妙筆的妙熙法師,繼《走進阿蘭若》之後,近日出版了個人的第二本著作《行腳印度》。圖/妙熙法師、香海文化提供
妙熙法師應第十屆台北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主辦單位的邀請,到世貿展場中與讀者分享《行腳印度》一書中的故事。 圖/記者邱麗玥圖/妙熙法師、香海文化提供
文/妙熙法師口述 杜晴惠整理
熱愛文字工作、一向自許成為千手千眼觀世音妙筆的妙熙法師,繼《走進阿蘭若》之後,近日出版了個人的第二本著作《行腳印度》。
這本書不僅記錄了二○一二年佛光青年團如何克服困難為印度這片土地服務,帶來歡樂的一趟公益旅行,也帶領讀者深入走訪佛光山在印度開辦的沙彌學園、女眾佛學院和育幼院等,開辦教育過程中所發生的感人故事,以及印度佛教的發展現況。
日前,妙熙法師應第十屆台北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主辦單位的邀請,到世貿的展場中與讀者分享他在《行腳印度》的故事,在熱鬧互動交流的見面會中,讀者彷若也進行了一趟「印度朝聖之旅」。以下是妙熙法師在現場的演講精華內容。
見證佛陀修行苦
從印度回來之後,有兩個毛病殘留在我身上,一是在印度吃不好、睡不好,回來之後也就習慣沒吃好、沒睡好,身形消瘦;二是在那裡必須洗冷水澡、沒有被子可蓋,於是咳嗽的毛病也一直沒有根治,儘管如此,我的身體仍然很健康,法喜充滿。
對於一個佛教徒、修行者而言,能夠去印度,是一段很期待的朝聖之旅,尤其親身到了苦行林時,才知道那裡並不是如自己原先想像的清幽草地、樹林茂密、潺潺流水,佛陀在山泉樹林下入定,但那一路上都是碎石黃沙、奇型怪石,光禿禿一片,只有矮矮的樹,原來佛陀當時修行的地方是那麼炎熱、那麼苦。
那裡有許多孩子,個個聰明,見到出家人一開始會用泰語跟你說︰「阿彌陀佛!」見你沒反應,就換用英文溝通,最後像是訓練有素、會用中文清楚地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據說,這些孩子被世界各國的遊客訓練到會講多國語言的「阿彌陀佛!」
廣度眾生不容易
在苦行林中,我鑽進一個佛陀苦修時的龍洞,據說他在修行時為了感念眼鏡蛇的守護之恩,於是在洞中留下佛影,傳說,只有心意虔誠的人才能一睹佛影。
那個洞非常的小,我跪下發願,其實我在《走進阿蘭若》裡,也曾記錄自己幾年前在大陸安徽三祖寺發願修行。但當時我怎麼也無法安靜下來,決定當下放空念頭,不久,就聽到一個隱形的洪鐘從遠方傳來陣陣音波,我清楚聽到「廣度眾生」。
每個出家人都要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但是出家十多年後,才發現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甚至不敢說出來。因此在佛影洞裡,我是恐懼的,自問︰「我做得到嗎?」
後來想到成佛前的悉達多在修行時曾遇上一位琴師,那位琴師告訴他,琴弦若是太鬆,聲音軟弱無力,太緊,聲音並不柔和。過去我總是將自己綁得太緊,規範自己想的、做的都要跟佛一樣,但畢竟我是凡夫啊,我體會到修行應該「不鬆不緊」,看自己現在有多少能力,能做多少利益他人的事,隨緣度眾。走出洞外,我領悟到修行應該恪守「中道」才對,霎時,整個人豁然開朗,很感恩在剛到印度就有這樣的歷程,使我在之後生活上再辛苦,我都甘之如飴。
身在台灣好幸福
離開佛影洞,那些可愛的孩子仍在外面守候,我們準備了許多糖果,妙如法師交代上車前才能給糖果,沒想到,當糖果一給出去時,二十多個孩子馬上圍過來,每個人都露出猙獰的面孔,拚命抓著你的手,在場參加公益旅行的佛光山青年團成員紛紛跳上車,每個人都嚇死了,那一刻,我才終於體會到佛陀為什麼會在印度修行、悟道、出家,因為在印度,人的貪嗔癡一覽無遺,那些孩子只為了一顆糖果,剛剛才說阿彌陀佛,轉身就露出猙獰的面孔。
相較之下,身在台灣的我們,是不是真的好有福報、好幸福。
《走進阿蘭若》
作者︰釋妙熙
出版社︰香海文化
《行腳印度》
作者︰釋妙熙
出版社︰香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