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愈來愈多女性瘋路跑,醫界團體說,路跑可強化骨質,但六十歲以上、停經後婦女、長期用類固醇的人經不起摔,最好先了解骨密度再路跑,以免骨折。
台北榮總運動傷害科主任馬筱笠表示,路跑風行,急診室增加許多跑步意外的傷者,其中不乏因跌倒骨折才發現骨質疏鬆的案例,提醒骨鬆的跑友,慎防運動過程中跌倒、嚴重撞擊而摔斷骨頭。
馬筱笠說,跑步可促進造骨細胞建造新骨,強化骨質,可是中高齡老人及停經前後婦女最好循序漸進,否則超出肌耐力及骨質強度的承受能力,平衡感及反應力也不夠,跑太久或跌倒碰撞,可能發生壓力性骨折或骨裂。
去年全台近三百場路跑活動,吸引近一百五十萬男女老少參加,母親節有項專屬女性的路跑活動,主辦單位全民樂活促進協會分析,四十歲以上跑者約占兩成,最年長參賽者接近七十歲,不只年輕女性喜歡路跑,中老齡跑友也有增加趨勢。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路跑已是全民最愛的運動之一,熟齡媽咪、或是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骨鬆高風險群路跑的人,驟然劇烈運動容易發生意外,最好先接受骨質密度檢測,以免還沒有得到路跑的好處,先發生骨鬆骨折。
陳芳萍及馬筱笠對瘋路跑的五十歲以上媽咪提出五項建議措施:一、測量骨密度,請醫師評估可否路跑;二、治骨鬆,選擇適合自己的口服或針劑藥物;三、預防性骨鬆,可使用衛福部核准的雙磷酸鹽類藥物;四、防護避免跌倒,穿著合腳的路跑鞋襪與護具進行階段性的自我體能訓練;五、曬太陽,若擔心皺紋黑斑可臉部加強曬即可,手部及腿部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