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以及從地中海到喜馬拉雅山,是全球地震最密集發生的地帶。圖/廖振順
台灣位在環太平洋火環地震帶上,地震來臨可謂家常便飯,但要說造成嚴重傷亡的世紀災難,台灣的地震史還排不上榜,有歷史紀錄以來,造成死傷最嚴重的前十大地震,死亡人數最多的竟可達83萬人,若以國家來看,中國就占了前十名中的四名。
環太平洋及從地中海到喜馬拉雅山,是全球地震最密集發生的地帶,這兩大地震帶所發生的地震,占世界地震總數量的九成以上,釋放能量更占世界地震釋放總能量的九成五。對中國來說,很不幸的是,中國剛好就位在這兩大地震帶之間,而中國又恰巧是將地震記載在史書中最完整的國家,所以,或許死傷最多的地震未必真的在中國,但只有中國具有清楚的歷史記載,證明地震時間、地點與震災狀況。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日(1556年12月12日),發生中國史書上記載死亡人數最多的大地震,震央位於陝西華縣,根據記載,地震強度達芮氏規模八到八點三。《明世宗實錄》記載:是日,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雞犬鳴吠。陝西渭南、華州、朝邑、三原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連震數次,或累日震不止。渭河泛漲,華岳、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八十三萬有奇。
「聲如雷」指的是地鳴或地聲,地震的部分能量傳遞到空氣,轉變成聲波而形成聲音,另一種狀況則是地震造成的局部磁場變化,因而釋放出電磁波,有些人可以聽到這些地震所產生的電磁波,而具有一定程度的「預知」能力,不過「精準度」不足,則是能聽見地聲人士的共同難題。和地震光一樣,地聲和地光都是地震的一種徵兆。
「雞犬鳴吠」則是地震發生時的動物反應,不過多地震的日本發現「鯰魚」對於地震所發出的磁波變化的反應最為靈敏,還有日本學者計畫在全國所有高中都養鯰魚,用以形成一個 全國性「鯰魚觀測網」,除觀測地震外,兼具有教育功能。「地裂泉湧」指的是土壤液化導致地下水湧升,當時的地下水湧升量顯然非常驚人,竟可讓「渭河泛漲」和「河清數日」。
史料中還記載死亡人數為「八十三萬有奇」(當時明朝總人口約六千多萬),為何死亡數如此多呢?這是由於震央陝西華縣在地理區位上屬渭河平原,渭河平原上的最大城市西安,僅距華縣七十多公里,大約是台北市區到苗栗竹南或高雄市到台南新營的距離。另外,華縣北側六十多公里就是巨大範圍的黃土高原,雖然黃土的顆粒具有稜角,使得黃土擁有優異壁立性,但在芮氏規模八搖晃下,彷彿有人拿著奶粉罐不斷拍打罐體,讓罐內奶粉迅速地降低(華縣地震後就下陷五到十公尺),當時黃土高原上的?洞,就在這種狀況下紛紛崩塌,洞內居民幾乎當場活埋(地震發生在半夜十二點)。僥倖存活下來的人,恐怕比死去的人還慘,因為時值隆冬,大雪紛飛、氣溫酷寒且糧食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