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梨花似雪

文與圖/陳牧雨 |2014.05.06
2738觀看次
字級
圖/陳牧雨
圖/陳牧雨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小時候,水梨是一種僅次於蘋果的奢侈品。要到生病如感冒時,才有水梨罐頭可吃,所以,更不可能看到梨子花了。

到了橫貫公路開發後,終於知道有個地方叫梨山,梨山產梨子,當然也產梨花,所以後來也有了〈梨山痴情花〉這樣的流行歌曲。

接著,慢慢的有機會多接觸到梨花,才逐漸對梨花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比如說:先認知梨花具有深紫色的花蕊;後來才又知道還沒被蜜蜂採過花粉時,其實花蕊是黃朱色的。

又如開始以為梨樹是在春天開花,但是有一年秋天,在士林官邸看到開著小白花的梨樹,經查資料,才知道梨花春、秋兩季會開花。只是春季開得比較繁盛,秋季則比較稀疏而已。秋天的花朵,瘦弱弱的在風中顫抖,比春天的梨花,更是惹人起憐惜之心。

梨花純白如雪,開花時有綠葉托襯,更顯現其素潔淡雅。南北朝王融〈詠池上梨花〉說:「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溫庭筠也有詩:「梨花雪壓枝,鶯囀柳如絲」;雷淵則如此讚嘆:「雪作肌膚玉作容,不將妖豔嫁東風。」,在在都是歌頌著梨花的淨白。

然而,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卻換個角度,反過來把雪比作梨花:「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另一種有趣的比喻,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像能力。

然而梨花雖是潔淨如雪,卻比雪多了一股的清香味。清代李漁曾說:「雪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間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

是因為兼擅,所以,我們也可以把古人的詩句:「梅花輸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改成:「梨花如雪十分白,雪卻輸梨一段香」了!

梨花開時,也正好是春雨綿綿的時候,因此常見純白的花瓣上,掛著一棵棵晶瑩剔透的水滴,一付美人含淚,楚楚可憐的樣子。

白居易在其〈長恨歌〉裡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來描繪楊貴妃在仙山上聽說玄宗的使者到來時潸然淚下的樣態,如此形容,讀來真是會斷人柔腸、摧人心肝!

從此,後世詩人就常以「梨花帶淚」,來比喻美人垂淚悲傷的樣子。例如:

宋朝王洙〈梨花〉詩:「院落沉沉曉,花開白雪香,一枝輕帶雨,淚濕貴妃妝」;文徵明在〈梨花〉詩中有「粉痕白露春含淚」的句子。真是悲愁之美的極致。

也因如此,瘦弱可憐的素梨又老是被春雨所霸凌,後來就被詩人墨客轉為寂寞、淒涼、哀怨和僝僽的象徵。

宋人李重元有一首〈憶王孫〉:「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雨打梨花」是哀怨、僝僽;「深閉門」則是寂寞淒涼。

汪元量〈鶯啼序.重過金陵〉:「更落盡梨花,飛盡楊花,春也成憔悴」,則更是滿腹淒楚難遣,遂與春共憔悴了!

前幾年的暮春,開車經過宜蘭三星鄉,此處以生產「三星上將梨」著名。我很驚訝的發現,每一撮約三四朵梨花上面,都夾撐著一枝小小的雨傘,於是,滿樹梨花也滿樹小傘,煞是可愛!當然,主人護花的原因是為了收成,但是卻也成了讓人感動的風景。

據〈唐餘錄〉記載,唐朝時期的洛陽,每到梨花花開時,人們會攜酒引伴,到梨花樹下賞花飲酒,他們還把這風雅事稱為:「為梨花洗妝」。想來,今天日本人喜歡飲酒賞櫻,或許是沿襲了唐朝「為梨花洗妝」的遺緒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