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花集‧紅樓夢】詩筆有奇氣──曹雪芹何許人也

朱嘉雯 |2014.05.06
2297觀看次
字級

文/朱嘉雯

《紅樓夢》作者為曹雪芹,這是胡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作出的考證。

然而關於曹雪芹的身世與生平事蹟,傳世的史料很有限,紅學家們致力研究「曹學」者,大有其人,蓋因古聖賢孟子曾說:「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我們既熟讀《紅樓夢》,則曹雪芹何許人也? 恐怕也是不得不深究的。

從現存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曹雪芹生於南京,祖輩、父輩一連三代四人連任江寧織造,長達六十餘年,至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年)遭抄家,一身的富貴繁華,當下隨風而逝。

曹雪芹隨家人搬到北京以後,仕途無為,三餐難繼,經常過著寄食賒酒,賣畫還債的窘困生活,生年不足半百,竟在除夕之夜與世長辭。

他的晚景淒涼,友人敦誠寫過一首〈贈曹芹圃(雪芹)〉詩:「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阿誰買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曹雪芹最後住在北京西郊,長滿雜草的破屋裡,全家人窮得三餐吃稀粥。然而《紅樓夢》裡所寫的粥品,無論是賈寶玉吃的碧粳粥、林黛玉養生食用的燕窩粥和江米粥,以及老太太鴨子肉粥和棗兒粳米粥等等,卻都是精美的貢品。

曹雪芹在北京西郊大約住了十年之久,他的好友張宜泉在〈題芹溪居士〉中說曹雪芹:「廬結西郊別樣幽」、「門外山川供繪畫」,看來居住地點山水村落頗有情韻,亦足以怡情養性。至於敦誠的〈寄懷曹雪芹〉則直言道:「於今環堵蓬蒿屯」,又足見其晚年生活的困窘。

所幸他素性放達,好飲酒,又善作詩畫。他的詩作常有創新獨到之處,風格很近似唐代詩人李賀,敦誠讚道:「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知君詩膽識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他下筆處,不按牌理出牌,引人入勝之處,還不時使人感受到他凜凜的刺人筆鋒和鐵錚錚的桀驁骨氣。

此外,曹雪芹還是一位畫家,他喜愛繪畫突兀奇峭的石頭,這大約也與他性格奇闢有關,尤其是在他醉了以後,奮掃如椽大筆,寫下嶙峋巨石之際,彷彿也同時一吐胸中鬱積的塊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