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特稿】「馬蘇會」雙方唇槍舌戰。蘇貞昌希望立即停建核四、解救林義雄;馬總統站在執政立場,自然不能輕意放棄既定政策。雙方幾近於「零和」的堅持,讓這場會面注定沒有交集。只是林義雄的禁食危機迫在眉睫,也釋出龐大的反核力量,政府必須審慎以對,否則恐怕會激起比太陽花學運更大的衝擊。
素有「人格者」之稱的林義雄,在淡出政壇後,長期投入反核運動。為了反核,他曾經默默行腳,以苦行僧的方式踏遍全台、強調訴求。他一路走來,也凸顯了這次跳出來為反核四禁食的一貫性,確實撼動了國內政壇。
也因為這個震撼,才促使「馬蘇會」成局。民進黨長期以來即是旗幟鮮明的反核立場,但這次蘇貞昌卻不盡然是為黨或個人的立場來與馬總統對話,而比較是站在「拯救」林義雄的方向求助馬總統,因此在對話中不斷希望總統能立即宣布停建核四。
相反的,核能發電是國民黨的政策延續,核四廠至今已經花了數千億元經費,並完成了九成以上的工程進度,所以雖然民間反核聲浪高漲,但同樣基於政策的一貫性,當然也不可能說停就停。這也是政府一再說,政策不可能因為一個人改變的主因。
蘇貞昌的急於「救人」,與馬總統的「忠於」政策,注定讓兩人的會談毫無交集。只是林義雄這次幾近乎「博命」的行動,已經帶來強大的震撼效應,也促使反核力量的大集結。
國內反核的力量比較不分藍、綠,馬總統如何面對這股反核的力量,及適時解決林義雄的禁食行動?已成為他執政末期的難題,如果處理的不好,激起另外一場政治抗爭,恐怕比太陽花學運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