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吳炫三特別在鶯歌燒製他的全新力作,並運用潑墨的方式將白色釉料隨興澆淋,使作品更動感、有活力。創作/吳炫三
〈無題〉。「臭火焦燒」系列,吳炫三戲稱是烤番薯留下的「臭火焦」,其實這些焦黑有著傳統水墨畫般的質感,蘊含著書法的韻味。創作/吳炫三
文/鶯歌陶瓷博物
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即日起至四月二十日止,在三樓特展室展出「火的形與色國際陶藝展—畢卡索、漢斯‧哈同、曼菲多‧波西、金恩中、吳炫三聯展」。
本展唯一的台灣藝術家、曾獲得法國文化部頒發文化騎士獎的吳炫三,共展出二十件精采的創作,其中五件是首次公開展示,作品充分表現出他對原始部落的深入觀察,以及在非洲等地的探險印象;甚至也融合了他在宜蘭長大時的幼兒記憶。難得一見的大師創作,誠摯地邀請大家欣賞!在鄉下長大的吳炫三,對農村生活印象深刻,因此常創作具古樸風味的陶甕。而「臭火焦燒」系列,是吳炫三於一九九五年到南太平洋小島上S A S A K族部落,以當地陶土加入天然色料捏塑出有趣的造形,並用稻草、椰殼和木材等燒製,作品上出現的不規則焦黑色,他戲稱是烤番薯留下的「臭火焦」。
其實這些焦黑有著傳統水墨畫般的質感,蘊含著書法的韻味。
而為了本次展出,吳炫三特別在鶯歌燒製他的全新力作,並運用潑墨的方式將白色釉料隨興澆淋,使作品更動感、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