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解嚴那年,我讀小學五年級,學校換了新校長。他是一位中等身材的老先生,有著灰白的頭髮及和藹的笑容。
新校長一來就從每個班級挑出幾個學生,組成特別班,利用早自習及周末,加強教學,親自授課。我剛好是被挑中的一個。
校長在教學崗位多年,有一套獨特教學方法。譬如,他從報紙上找出好文章,印給我們閱讀,十分鐘後收走,接著,發給我們一張白紙,他朗讀,讓我們快速的把文章寫下來。
這讓我們這群在家裡幾乎都講台語的小毛頭,迅速提升中文聽說讀寫能力,學會更多詞彙,也了解文章如何起承轉合。他還要我們寫日記,都收回去批改。
校長也教我們數學,原本覺得困難的題目,經過他深入淺出解說,豁然開朗,興致盎然。那時候只是單純覺得這位校長上課很生動有趣,我們也學到很多東西,在一般上課時間之外,很喜歡再參加這個特別課程。
長大之後才了解,校長不僅沒有額外的薪水可領,更犧牲了休息時間,非常辛苦的,讓鄉下孩子不會落後都市學生太多。
現在自己踏上教學與研究之路,回憶小學那段日子,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由衷感謝這位以校為家、認真教學、在教育的園地辛勤耕耘的園丁—台中霧峰四德國小的林草發校長。
顧敏耀(台南市
/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