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外公,我們來了。」這是國防醫學院學生上解剖課的第一句話,學生把大體老師稱呼為外公,以尊敬、感恩的心從無語良師身上學習人體的奧秘。
國防醫學院昨日舉辦解剖教學遺體慰靈公祭,家屬、老師、學生為歷年奉獻的大體老師追思與致意,提醒學生對捐贈者之敬重,同時表達對家屬的謝意。
今年由國防醫學院院長司徒慧康將軍擔任主祭官,近三十位大體老師家屬參加,從進門前就有家屬因思念親人,淚流滿面,公祭過程肅穆莊嚴。
去年八月捐出大體的「外公」陳國榮,四歲遇上國共內戰與三位姐姐輾轉來台,父母卻來不及撤回台灣,自此與姐姐相依為命。
環境沒有打敗他,反而激起他努力向學,在艱苦、寄人籬下的環境中奮發,先後考取屏東農校、師大英語系,考上當時搶破頭的復興中學擔教職,一年後離職,當起補習班老師,爾後為雜誌主編、報社編譯。
六十八歲那年因心肌梗塞住進國防醫學院,知道自己來日不多,早有心理預備。陳國榮的姐姐陳美娜回憶,陳國榮住院三個月,曾急救過二、三次,臨終的最後一個月,他選擇安寧治療,不再用侵入性療法和刺激性藥物。
陳美娜在偶然的機會中看到一百零二歲何恩民牧師捐贈大體的故事,覺得人在靈魂離世後,仍能將身體發揮最大用處,何樂不為?轉眼看弟弟飽受疾病之苦,詢問他:「若那天到了,我把你的身體捐出去,好嗎?」陳國榮握著姐姐的手,奮力地說:「很好!」
「我死後也要捐大體。」七十三歲的陳美娜已作好決定,離世時也要將身體奉獻給醫學,唯一考量是曾切除過子宮,怕醫學院不接受,「大體捐不成,我也會捐器官。」她笑道,自己很平凡,只能跟隨著前人美好的大體捐贈經驗,讓必朽壞的身體造福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