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台灣一年有十三萬對新人步上紅毯,但相對也有六萬對夫妻離婚!
當兩個人有心在一起共築家庭,就如同股東合夥創業一般,入股的雙方可得懂得為幸福作投資,愛情才不會被婚姻關係「套牢」,甚至「下市」,話說回來,要怎麼做才能讓幸福指數節節高昇呢?
時報資訊資深主編莊雅珍,在經歷過婚姻失敗後,以自身經驗,提出幾個擇偶重點:
1.相同的信仰(包括對政治的想法)。2.生命價值觀相近。3.外型相配。4.興趣一致或互補。5.樂於分享。6.學歷相當或見識相當。
當以上六項重點的差距愈小,就愈能減少彼此之間的摩擦,對於不同的部分,也較能夠彼此包容、接受,並透過良好的互動,營造幸福美滿人生。
西來大學副校長洪冬桂,以自身三十六年的婚姻經驗建議夫妻們,很多時候,溝通的戰火,是因為「情緒」因子的引爆,導致溝通無效或失敗。她建議經營婚姻,應從學習良性溝通開始:
(一)人—婚姻不是法庭、也不是商場,所以「溝通」不要理直氣壯,良好的溝通應心平氣和地,清楚表明彼此的態度與想法,一起為「下一步」想辦法。
(二)事—婚前最好對教養子女、價值觀進行溝通,了解對方能夠容忍的範圍,並討論出平衡處理的方法。
(三)物—財務處理最好態度一致,才能減少衝突產生。如:把主要的錢花在哪些地方、對生活享受或節省之道的看法、投資或理財的方式等,找到彼此都能認同的方式,比較不容易出現爭吵。
(四)性生活—透過溝通,找到彼此能配合的方式。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性的需求也不再重要,但此時,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也能夠讓彼此感受到愉悅。
文化大學大傳系教授方蘭生,也以自身結婚近三十年的經驗說,婚姻中有人重視物質享受、有人在乎精神生活,其實只要找到彼此能夠配合、接受的方式,婚姻就能幸福!
(更多關心孩子成長的內容,請鎖定周一至周四晚間九點,人間衛視「2100教育開講」,關心咱的孩子,大家作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