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因忍不住一時的情緒,而鑄下不可挽回的遺憾。雖說眼見為憑,可是我們的眼睛也容易被假相所蒙蔽,遇事稍忍耐一下,細思後再付諸行動,總是比較妥當。圖/人間社
人常因忍不住一時的情緒,而鑄下不可挽回的遺憾。雖說眼見為憑,可是我們的眼睛也容易被假相所蒙蔽,遇事稍忍耐一下,細思後再付諸行動,總是比較妥當。圖/人間社
人常因忍不住一時的情緒,而鑄下不可挽回的遺憾。雖說眼見為憑,可是我們的眼睛也容易被假相所蒙蔽,遇事稍忍耐一下,細思後再付諸行動,總是比較妥當。
過去有一個商人出外經商,年關近了,想回家過年,不知帶什麼東西給太太好?正在市場徘徊時,看到一位老和尚賣偈語,商人好奇地走過去,問老和尚:「一首偈語要多少錢?」「十兩黃金!」「這麼貴?」「偈語靈驗,當然有它的價值呀!」商人想了想:「我就買一首偈語吧!」於是老和尚說了一首偈語,要商人仔細記住。
一首偈語才四句話,就花費十兩黃金,商人有點不捨,但還是買了下來。
連夜趕路,回到家已是除夕夜半。大門沒有關牢,商人奇怪地走進屋中,看到臥床前有一雙男人鞋子,登時怒從心起:原來太太竟趁我外出時瞞著我做壞事。瞋火熊熊中,他到廚房拿起刀子,回到臥房,正要下手時,忽然想起老和尚的偈語:「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思一思;欲知世間真實相,六根盜賊是幫兇。」
就在前三步,後三步的走動時,吵醒了妻子,看到丈夫滿臉怒容,又驚又喜
,問明緣由後,無限委屈地說:「今天是除夕夜,你又不在家,為了等你回來,我在床前擺一雙你的鞋子,好討個吉利呀!」商人一聽,忍不住額首稱慶:「值得!十兩黃金的偈語真是值得!」
我們做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思一思,有時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並不一定正確,容易被我們的六根幫兇矇蔽,不可不謹慎!摘自《星雲說偈》
瞻病的果報
人當瞻疾病,問訊諸危厄,善惡有報應,如種果獲實。
—《佛說生經》布施猶如播種,要想有好的收成,先要有一塊好的福田。《大般涅槃經》卷中說:「若有施主,施於病人,及看病者,斯則名為滿足大施。」又《梵網經》卷下說:「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可見佛陀很重視看病。因為看護病人可以獲得無量無邊的福報,未來的希求也會如願以償。
《四分律》卷四十一記載,佛陀雖然已經果德圓滿,但其愛護眾生的悲心像流水長河一般,因此依然降尊就卑為其生病的弟子拭身不淨,灑掃環境,愛語安慰,使他們得到依怙。唐代悟達國師,在其尚是雲水僧時,途經京師,見一西域異僧(迦諾迦尊者)身患惡病,無人理睬,於是耐心為其擦洗敷藥,並照顧其疾病。後嘗於懿宗時,膝生人面瘡,幸遇尊者,報以解冤消業。又玄奘大師,在四川見一病人,身瘡臭穢,衣服破污,心生憐憫,將其帶回寺中療疾,並施予衣服飲食。病者慚愧,乃授法師《般若心經》。由是之故,日後玄奘大師西行,臨危之際,幸得此經之助而解厄。
所以古德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善惡果報亦如此。」世間上無論善、惡事都有報應,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不變的真理。
人生無常,你我都難免病苦諸厄,所以,人和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健康的人應常懷惻隱之心,對於有苦難疾厄的人,要主動給予問候關懷。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仁慈,就先要對別人仁慈;未來想得到幸福美滿的前途,就要多播種一些幸福美滿的種子。摘自《佛教叢書‧第一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