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薪資過低 先掂自己份量

劉彥蘭(台北市/大學講師) |2014.03.07
2142觀看次
字級
漫畫 Taiw

 我任教於醫學大學,過去曾服務於科技大學,對這幾所專業技術學校培育出的學生,說實話,我並不擔心他們未來的就業。

 這些學生在學校不但學習專業知識,並有實習訓練過程,使他們的所學專長符合企業界需求,即使剛畢業時起薪不算高,隨著年資、經驗與技術純熟,豐厚的薪資指日可待。

 反觀普通大學系所過多,學生在象牙塔內安然過日數年,畢業所端出履歷表上的專長與五花八門的修課,卻非企業主所需要,理論高過實務,造成教育與就業市場脫鉤,這不僅浪費時間成本,更是教育資源的損失。學無致用的結果,導致畢業是從頭學習的開始,企業者只能付予低薪資水平。

 未有實務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一旦成為社會新鮮人,失去了學校這個保護傘,當然得獨立面對現實:不理想的起薪。

 身為大學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未來的市場定位;還是選擇暫時逃避,以繼續升學為理由,延緩面對現實的殘酷,存著「等拿到碩士文憑再看看吧!」的鴕鳥心態。

 曾在瑞典工作的我,列舉瑞典的以教育帶領產業的案例,這裡的年輕人的穿著炫麗、造型繽紛、居家飾品與服裝設計卻很收斂,重視實用與貼近人的需求。

 例如從圓形時鐘設計看到瑞典人的務實面。瑞典時鐘全部是圓型與幾乎是單一色系的白色。就像他們的國產車與家電一樣,重視實用與耐用性。瑞典人認為時鐘用來看,清楚地傳達時間訊息即可。

 為讓人能在天冷與白晝短的冬季能更能舒適度過,因此激發北歐人在室內設計的創造力,讓北歐家飾上的風獨具一格,這驅動力實屬天候決定。

 諾貝爾獎的起源地瑞典,不但重視科學、研發與創新,仍保存務實的設計感,因簡單的設計傳達,就可以直接貼近人的需求。這似乎透露出瑞典人的複雜適應用在實際事務上。

 換言之,北歐設計非一味地偏重複雜,而是依據需求為設計原則。從收與放平衡的北歐設計,略見瑞典人的個性與瑞典教育。

 瑞典設計風的素養,當然也與傳統的瑞典教育課綱有關,瑞典教育非常著重科學教育,不要教導孩子五花八門的課程,讓孩子家長與老師從所適從,面對全球化的巨浪,他們依然走自己的教育路線:著重基本的批派性思考、提問與探索。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育人才與創意腦。

 本文希冀從中表述,現今大家在談論薪資過低之前,可否先在乎我們有多少籌碼在身。

 劉彥蘭(台北市/大學講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