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佛緣 54 南懷瑾居士推廣禪七通三教

星雲大師 |2014.03.05
4877觀看次
字級

  民國五十六年,開創佛光山以後,和我來往的各界人士,不計其數,潛心禪學的南懷瑾居士便是其一。

 南懷瑾先生,民國七年生於中國大陸浙江樂清縣。依袁煥仙先生學習儒、釋、道,遊走三教之間。可以說,他是一位雜家學人,三教九流都能通達。

 民國三十八年春,南懷瑾先生來到台灣,相繼受聘於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和政治大學講學。曾因生活艱困,得到楊管北先生資助。之後,又在一個因緣際會之下,獲得香港洗塵法師的支持,於台北信義路成立「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曾出版《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楞伽大義今譯》、《圓覺經略說》、《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易經雜說》、《老子他說》、《論語別裁》等書。聽說他的老古出版社出版的很多書籍,早期就能進入大陸銷售,這對弘法也有很大貢獻。

 民國六十三年,他向我商借位在台北市松江路上的台北別院舉行禪七。那時候,台灣很少有人打禪七,對於他的這股熱心,我當然是歡喜給予支持了。只是沒想到,當他還在禪七期間,就有人向我表示,借道場給南老打禪七,不是很妥當。為什麼?因為他在禪七的開示中,講了一句:「未曾落髮是真僧。」但我一向對這種想法不太計較,也就沒把它放在心上。

 後來,他又跟我說,要借用佛光山大悲殿打禪七,我一樣答應他。只是這時候又有人來檢舉了,說他在禪位上抽菸。但我覺得,在家人抽菸並非戒律所不許,也就沒有介意。甚至禪七圓滿,他人要走了,還把佛光山上的三個學生帶到台北去,儘管有人說,這三個人給他洗腦了,我也覺得不能怪他,總覺得人各有因緣。不過,後來佛光山的弟子逐漸增多,意見也變得複雜,我和南老也就漸漸地疏遠了。

 南懷瑾居士是一個很懂得世事、交友廣闊的人,如總統府祕書長馬紀壯、陸軍司令彭孟緝、上將劉安祺、中將蕭政之、中央大學校長余傳韜、華視總經理鄭淑敏等黨、政、軍界,乃至財經、傳播、教育各方面高層人士都與他有交往。可以說,佛教裡能有達官貴人來學佛,南懷瑾居士是很有貢獻的。

 後來,他聽說浙江半壁江山貧困落後,唯有興建鐵路,才能改善當地發展時,還在民國八十一年,偕同尹衍樑等人出資捐建金溫鐵路。近年來,聽聞南老在無錫太湖邊,閉門修身養性,我走筆至此,也深深地為這一位老人祝福。 (註:南懷瑾居士已於前年捨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