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國小學童利用果皮回收製 成液態有機肥。 圖/內湖國小
【本報新竹訊】新竹市內湖國小推廣「廚餘變黃金」,利用果皮製作廚餘堆肥,改造校園內土壤,更節省植栽培植經費,讓學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
每天一到中午,各班的環保小尖兵收拾廚餘,交由環保服務隊集中整理,若當日廚餘太多,社區也會協助掩埋到當地的菜園。
衛生組長劉曉娟指出,內湖國小推廣的「廚餘變黃金」,除了平日教導學生均衡飲食、珍惜糧食,校方透過有機堆肥的方式進行土壤改造,讓植物長得更好、土壤永續利用。
內湖國小自民國九十五年開始嘗試廚餘堆肥,歷經多次失敗,後來發展出利用果皮回收製成液態有機肥,使用於校園植物種植,近年也供應社區使用,減低果皮垃圾量與化學肥料使用量。
竹市教育處表示,市府於民國九十九年起實施學校午餐一周一蔬食,進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並鼓勵使用當地、當季食材以及廚餘再利用等措施,學校運用農地、廚房、餐桌、廚餘等四途徑,循序教導學童環保再利用概念,內湖國小是竹市成功案例,值得其他學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