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廷禮的人生故事,就能一窺不丹的近代發展史,與GNH誕生的來龍去脈。
廷禮生於不丹中部的布姆塘(B u m t h a n g),在當地語意思是「美麗的田園」,是全國的佛教文化發源地,擁有許多宗教遺址,如西元八世紀把佛教帶入不丹的「蓮花生大師」,生前閉關修行的洞穴,就在此地。
他的父親擔任皇室團隊主任秘書,母親則是虔誠的宗教人士。廷禮表示,會投身公職,是受到父親的影響與引薦,至於堅定的信仰及對大自然的尊敬,則來自母親的身教。
他小時候,不丹只有小學,所以廷禮是先到印度大吉嶺就讀中學,再到德里攻讀大學。「在大吉嶺可以遙望世界第三高高峰的K a n c h e n j u n g a(干城章嘉峰),那副景色美得像幅畫!」是他最難忘的異地求學經驗。
從印度回來,廷禮進入皇室幕僚團隊。當時年輕的國王剛上任,他們花了三年時間下鄉與人民懇談。跟國王年紀相近的廷禮,不但陪同參與,更對國王的想法非常認同。
「他很重視人民的聲音,特別是那些貧困的人,」廷禮分析,國王研究過各國發展模式,發現都存有嚴重的「永續」問題,倘若只以經濟成長為發展指標,資源終有枯竭的一天。所以小國寡民的不丹,必須找出另一條路。
經過幾年醞釀,訴求人民幸福感的想法便誕生了,爾後成為不丹推動各項政策的最重要依歸。而且政府強力推廣幸福的價值,讓人民了解,幸福快樂才是發展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