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鼓勵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多嘗試,因為孩子的潛質往往
會有令我們驚喜的發展。可是,我也常常聽到許多父母的疑惑與擔心,他們懷疑孩子是否真的具備足夠的能力,更擔心孩子在自己做的過程中,會發生任何意外或危險,因此有些父母會極力避免孩子面對任何挫敗或窘境,好呵護孩子的自尊及自信。
其實,父母缺乏安全感,往往會影響孩子的適應能力和學習態度。因此,父母也需要建立充分的安全感,才能給予孩子最適切的教導。
小文今年已經六年級了,從來不曾自己到附近的便利商店買東西或下樓倒垃圾,每天上下學,都是爸爸或媽媽親自接送,因為父母怕他路上發生危險。小文假日不是跟家人出去,就是待在家裡,沒有機會去同學家,也不准和同學出遊,因為父母怕他交到壞朋友,也怕同學帶他出入不良場所;就算只是去速食店,父母也以公共場所病菌多而拒絕。
小文從小就學習很多才藝,成果發表會上也都表現得很好,但是他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比賽,因為父母擔心比賽失利,會讓小文產生自卑感……。小文在學校沒有什麼朋友,在家的時間不是打電腦就是看電視,他沒有能力獨自完成簡單的事情,做任何事情都只憑個人好惡,也不知道什麼是生活、什麼是責任。
或許小文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但是,就像一顆雞蛋,沒有經過高溫烹煮,縱然有堅硬的外殼,也是一摔就碎;相反的,如果是煮熟的雞蛋,就得多花些力氣及技巧,才能將之搗爛。
因此,讓我們換個角度想,生活中本來就充滿挑戰與崎嶇,如果不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面對,並學會處理生活上的不如意,鍛鍊孩子堅韌的個性,那麼,當有一天,孩子必須獨自承受生命中的各種波濤時,輕如鴻毛的壓力就足以將他擊垮。
當然,孩子不可能沒有經過教導就會做某件事情。父母應把握孩子學習的三部曲:父母示範做、親子一起動手做、讓孩子自己做,一步一步訓練,一點一滴教導,孩子的能力就會逐漸累積起來。
怕孩子受苦,結果往往是造成孩子往後的人生要吃更多的苦。所以,除非是真正危及到孩子的安全,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凡是應該做的事情,無論喜不喜歡都要去做;凡是不應該做的事情,即使想做也不可以去做。
孩子是敏感的。父母的不安全感,很容易就會影響孩子,使孩子感到不安。父母如果經常以不安全感的心態來處理日常生活,孩子就會變得怯弱與神經質。想要孩子將來頂天立地嗎?先不要煩惱天的高度是否會壓到孩子的頭,只要放心訓練孩子抬頭挺胸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