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念生居士又名蔡運辰,「念生」是他的號。他為《中華大藏經》擔任總編輯,花了二十年歲月,在沒有薪俸、沒有人鼓勵的情況下,不分春夏秋冬、寒暑歲月,在斗室裡埋頭苦幹;只要一有多餘時間,便為《人生雜誌》和《菩提樹》做長期撰述。有人說他國學淵博、佛學深厚,信有然也!
蔡念生居士十六歲便參加秀才考試,那時,他和老師同赴考場參加考試。放榜之後,他是第二名,而他的老師是第五名。其實,主考官本來是要把他列為榜首,只是從他的字跡上看去,應該是個年輕人,擔心他從此驕傲,所以就把他改列為第二。但是,從這一次考試之後,他也就有了「神童」的稱號。
另外,他十八歲的時候,出生地鳳凰城的縣長沈觀澄,要修《鳳城縣誌》,便邀請他和他的老師同來擔任編輯,二人花了二年的時間,編成了四大冊,出版後叫做《鳳城縣誌》,直到現在,美國的國會圖書館都還保留了一部。
蔡念生居士二十歲的時候就步入了仕途,在奉天省(今遼寧省)分別擔任了科長、祕書及省府祕書長。民國十七年,張作霖被日本人預先埋藏的炸彈給炸死,當時蔡念生就在同一列火車上,也被炸傷了。
民國三十八年,蔡念生居士全家一起來台灣,住在台中市。由於當時台灣光復不久,各地寺廟都保有日本佛教遺風,加上他很排斥日本佛教的作風,為了消除這些陋習,便在《人生》、《覺世》、《菩提樹》等佛教刊物上撰寫文章,弘揚大乘佛教。
蔡念生居士是個懷抱理想、堅持信念的人,在莫德慧出任考試院院長時,請他當祕書長,他卻怎麼都不肯答應,一心一意只想印行大藏經,也不是為了錢。可以說,蔡念生居士的一生完全都是為了信仰;他默默地在家裡寫作、編藏,但其實他的功德不亞於其他人。
從民國四十六年到民國六十六年,這二十年的時間裡,蔡念生居士除了埋首在藏經的印行工作中。
此外,蔡念生居士也在佛教雜誌上撰寫文章,後來結集出版的有《人生漫談》、《護生詩抄》等。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