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氣候不穩定,早晚溫差大,醫院診所人滿為患。感冒、心臟不適及心臟病急性發作個案遽增,除了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菸、缺乏運動等危險族群,也要留意家中長輩,特別是入睡後及起床時,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容易發生的時間,經常令人措手不及。
氣溫驟降時,血液濃稠度會增加,血壓起伏大且不穩定,不但增加血液在血管內凝固的機會,更可能讓體內存在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增加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率。特別是血脂過高,血壓過高或血管硬化之患者,氣溫變異大時,極易引發中風、猝死等遺憾。高膽固醇患者,不易有明顯症狀,更需加強保養。
以下是養生、照護的好方法:‧用餐八分飽:胃處在心臟下方,若暴飲暴食,造成胃向上頂,會影響心臟血液循環,易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預防便祕:當便祕發生時,需用力解便,對血管造成壓力。即使天寒,仍要鼓勵長輩多多走動,補充足夠水分,攝取足量蔬果,預防便祕。
‧注意保暖:採洋蔥式由薄而厚的穿衣法,手套及襪子對周邊血管硬化或糖尿病患之保暖更重要。‧按摩泡腳:可透過按摩讓手、腳溫暖,必要時可用溫水泡腳,水面超過腳踝以上三吋(四指幅)的「三陰交」穴,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身體壓力。‧維持穩定情緒:生活壓力及焦慮情緒,最易導致血壓上升,故古人張湛《養生十要》即以「安定神志」為首要,因血壓穩定是預防心血管疾病之重點。
‧以納豆、紅麴強化保健:納豆中含有持續溶解血栓效能之納豆激?,可緩解慢性疲勞之壓力,改善血液循環等;紅麴則含有抑制膽固醇合成的活性成分,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改善高血脂。現代人家庭、事業兩頭忙碌,生活壓力大,加上飲食習慣不佳,遇寒冷不穩定的氣候,務必重視健康養生,以防心血管疾病併發程度不一的後遺症,造成當事人及照顧者心中永遠的傷痛。(作者為台灣樂活健康養生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