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閱讀之旅11 鹿野苑 初轉法輪

荷葉 |2014.02.24
2584觀看次
字級
在波羅奈(今天的瓦拉那西)的鹿野苑,佛陀為當初誤解他而離開的憍陳如等五位夥伴,初轉法輪,教示四聖諦、八正道法門,五比丘成了第一批領受佛法滅苦甘露的聲聞弟子;波羅奈國富豪俱梨迦長者的兒子耶舍,以及五十個同伴,受到佛陀慈悲智慧及道德的感召,皈依佛陀作出家的弟子,俱梨迦長者及夫人也信受佛法,成為最早的在家
在波羅奈(今天的瓦拉那西)的鹿野苑,佛陀為當初誤解他而離開的憍陳如等五位夥伴,初轉法輪,教示四聖諦、八正道法門,五比丘成了第一批領受佛法滅苦甘露的聲聞弟子;波羅奈國富豪俱梨迦長者的兒子耶舍,以及五十個同伴,受到佛陀慈悲智慧及道德的感召,皈依佛陀作出家的弟

文/荷葉

在波羅奈(今天的瓦拉那西)的鹿野苑,佛陀為當初誤解他而離開的憍陳如等五位夥伴,初轉法輪,教示四聖諦、八正道法門,五比丘成了第一批領受佛法滅苦甘露的聲聞弟子;波羅奈國富豪俱梨迦長者的兒子耶舍,以及五十個同伴,受到佛陀慈悲智慧及道德的感召,皈依佛陀作出家的弟子,俱梨迦長者及夫人也信受佛法,成為最早的在家學習的優婆塞和優婆夷,過著家庭佛化的生活。

佛、法、僧三寶具足,從此,佛陀圓滿的緣起中道教法,打破階級不平等的革新觀念,像溫煦和風,吹拂過廣闊的恆河平原。後來統一印度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極力推崇佛教,讓自己的兒子摩哂陀南渡斯里蘭卡弘法,輾轉傳播到東南亞一帶,王並派遣使臣赴波斯、埃及、遠及希臘傳佈佛教;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傳播,北傳佛教經喀什米爾到達新疆,早在公元一世紀的東漢時佛教就傳入中國,後又傳入古朝鮮、日本。

根本皈依處

當今佛教東傳中國兩千年,走在滋養我們精神文明的原始起點,眼前殘破的廢墟,在綠草如茵遺跡公園中更顯絕美,重重綿延流布於全球的佛陀教法,牽引萬千佛子回來尋根,塔基與講壇殘磚象徵著歷史久遠,合掌行走其間的各地佛教徒,心眼裡只見到根本皈依處。至於早先,西元一一九四年,回教大軍到此毀滅攻擊的慘烈情景,並非不知曉,一路巡禮聖地,受火劫而成焦黑廢墟的不止一處,心淌著血,痛定思痛後,我們決定昂揚精神,參究那火不能燒、水不能淹,那超越時空的……

轉念!全神憶想佛陀對諸行無常的體悟,眼前所見不正是佛陀教示的器世間成住壞空的演變!七世紀玄奘大師來此,鹿野伽藍正如日中天,《大唐西域記》還有「層軒重閣,麗窮規矩」的深刻描寫,五百六十年後,烈火焚燒了這原本祥和寧靜綠園;換個角度,放大時空宏觀,當此處聖蹟消失殆盡時,日本近江大津京的石山寺頂端的多寶塔,自天地間巍峨聳立,一一九四年,日本更用心記住了那一年,引以為榮的最古老佛塔,尊貴為國之瑰寶。而在更早的一○九八年,位於中國甘肅省張掖市,西夏王朝建設了雄偉的大佛寺,至今享有塞上名剎,佛國勝境之美譽。此消彼長,眾多回到原鄉的各國佛子身影,更證明了鹿野苑法音源遠流長。

阿育王石柱

為了紀念與標示佛陀初轉法輪之地,阿育王在此豎立了一根非常著名的石柱,柱頭上刻有四隻背對背蹲踞的雄獅,威風地向四面怒吼,遺跡公園內以欄杆圍起放置斷裂成五塊的阿育王石柱,柱頭部分則存放於鹿野苑博物館。而這四獅形象已成為印度國家的國徽印記,印度紙幣就是以此圖形為標誌。

在鹿野苑博物館,導遊多傑認真地介紹阿育王石柱柱頭中間層所刻的獅、象、馬、牛,大家驚嘆孔雀王朝的雕刻工藝非常精緻。

阿育王早年性情殘暴,以殺人為樂,後來在征戰迦陵迦國後,有感於戰爭殺戮的慘烈,才真正的信從佛教轉變成「以法治世,慈悲化民」,人民欣見國王由暴轉慈,遂改尊他為「法阿育」。今日朝禮聖地,乃至佛法弘化全球,受惠於法阿育之恩澤,實難以言喻,在此,也深深感受到懺悔的法水,功德不可思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