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砸下超過一億元推動的「食品履歷雲端應用計畫」(食品雲),期望讓消費者上網查詢產品履歷,但民間團體與業者質疑成效有限。
由於日本、歐盟與加拿大已針對食米等產品,建立一套從原料端到終端產品的溯源系統,可以讓政府與消費者掌握手上的食品履歷,台灣食品雲除了納入食品添加物登錄,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食品履歷。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昨天在台灣食品保護協會的會員大會上,當著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的面質疑,如果政府只是把資料都傳上網,未與其他單位勾稽檢合,履歷永遠只能停留在「清單」而已,食品雲的成效恐怕有限。陳曼麗呼籲,政府各部門應該加速資料勾稽,才能讓消費者安心。
食品業者也反映,如果食品雲是要讓消費者每次吃東西之前都要上App查詢,「這是國家的悲哀」。對於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法頻繁,業者也反映政府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讓業者無所適從。
蔡玉玲表示,食品雲的目的是資訊公開與整合,未來會讓民間參與相關軟體或App開發,修法也會更善盡與公眾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