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電影-- 《偷書賊》 發現存在價值 翁智琦 |2014.02.22 語音朗讀 25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偷書賊》改編自澳洲作家馬格斯‧朱薩克(M a r k u sZ u s a k)完成於二○○五年的同名小說。故事以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描述一個慕尼黑小家庭如何在納粹的獨裁專制統治下,堅持生而為人的本性。 圖/福斯提供 《偷書賊》改編自澳洲作家馬格斯‧朱薩克(M a r k u sZ u s a k)完成於二○○五年的同名小說。故事以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描述一個慕尼黑小家庭如何在納粹的獨裁專制統治下,堅持生而為人的本性。 圖/福斯提供 《偷書賊》改編自澳洲作家馬格斯‧朱薩克(M a r k u sZ u s a k)完成於二○○五年的同名小說。故事以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描述一個慕尼黑小家庭如何在納粹的獨裁專制統治下,堅持生而為人的本性。 圖/福斯提供 《偷書賊》改編自澳洲作家馬格斯‧朱薩克(M a r k u sZ u s a k)完成於二○○五年的同名小說。故事以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描述一個慕尼黑小家庭如何在納粹的獨裁專制統治下,堅持生而為人的本性。 電影維持小說的敘事觀點,由一個從未露面的「死神」告訴大家故事如何發生。這位「死神」扮演著說書人的角色與責任,祂有點幽默、有點感情豐富,有時還像個心理學家。祂明白每個人的心事,理解每一幅沉默的風景。空襲之夜,大家躲在防空洞,猶太人麥克斯獨自在天堂街轉圈時,「死神」告訴讀者:「當一萬個靈魂帶著恐懼躲起來時,有一位猶太人正在感謝上帝讓他得以看見滿天的耀眼星光。」 短短一句話,道盡戰爭在人們心理和德國在納粹統治時的景象。「死神」將每個人的命運握在手裡,祂知道何時該去那個人的生命關口等待,而當祂抓住了誰的靈魂,表現出來的,卻是對生命的敬畏與寬容:「那些靈魂總是輕盈,因為他們所付出的已經超過自己的人生,他們的生命已經找到更有意義的所在。」 要堅持住人的本性 電影一開頭就聽到「死神」的聲音,告訴大家,祂對一個女孩莉賽爾感興趣。當觀眾終於在不斷推進的鏡頭見到女孩時,首先面臨的是女孩弟弟的死亡。生於窮困家庭的莉賽爾,被母親送到位於天堂街的寄養家庭。養母羅莎看似刻薄,卻有顆溫暖而強韌的心。養父漢斯在每晚莉賽爾從惡夢中驚醒後,讓原本一字不識的她學會閱讀。 在文字中,莉賽爾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識世界,也發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她偷偷撿拾集會焚毀的書本,悄悄借走權勢家庭的書。她把書帶回家中,在自己的房間,養父為她準備的習字地窖中閱讀。她從閱讀發現生而為人,要堅持人的本性。最後,她與家人幫助猶太人麥克斯藏匿,甚至與漢斯一樣幾乎為他挺身而出。 空襲頻率愈來愈高,戰況也愈演愈烈,已漸邁入老年的漢斯不得不被徵兵入列。漢斯拉得一手好風琴,他總是在防空洞中,以悠揚的樂聲平緩群眾的恐懼與憂慮。漢斯入伍後,莉賽爾取代漢斯的位置,但她不懂手風琴,只在昏黃的地洞裡講故事,講述一個男孩在黑暗中遇見靈魂的故事。 平凡靈魂不再恐懼 她的故事從夜間講到黎明,她的聲音蓋過外頭的隆隆砲彈聲,當故事結束,人們明白自己又能平安過去。人們紛紛走出防空洞,帶著嘆息回到生活當中,雖然無法直接目擊戰爭,但他們都知道戰爭就近在咫尺。 《偷書賊》說了一個溫馨家庭的故事,《偷書賊》也說了一個戰亂時代的故事。在那樣的時代,人們生活貧瘠,被迫焚毀一切,連知識都不配擁有。在每個令人不安的夜晚,唯有那些燒不掉的東西,能夠長存心中,而且讓每個平凡靈魂不再戒慎恐懼,這也是「死神」感到困惑,唯一無法理解的東西。 前一篇文章 優質電視選-- 知道《鍾肇政專訪》 下一篇文章 優質電視選-- 寵物101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優質電視選】《消失的王者》【經典新話】他不是武大郎,他是谷峰【優質電視選】《另一種注目》【影中人生《巴布狄倫:搖滾詩人》】用搖滾改寫音樂史【動畫片《衝出迷境》】危難時保持善良【優質電視選】《生活智多星》 作者其他文章院線片 《該死的順序》 黑色幽默中的社會矛盾院線片 《寂寞星圖》 憑藉自由而新生院線片《鱷魚的黃眼睛》 魯蛇的母姐情仇院線片 《 鯰魚真驚奇》 生出勇氣的日常紀錄片 《一條大路通羅馬》 寫一首 羅馬生活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