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中央健保署表示,為緩解內、外、婦、兒及急診科醫師缺額問題,去年增編五十億五千五百萬元預算,用於調整急重難科別之支付標準,期待急重難科醫師回流。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李純馥說,調整內容共提高五百一十六項特定診療項目的點數,包括內科二十八項、外科三百五十八項、婦產科一百一十九項、兒科十一項;涵蓋手術四百五十四項、處置五十六項、麻醉六項。其中以外科增加十五點零五億最多,其他依序為急診十點七一億、婦產科九點九二億、內科八點零九億、兒科六點六九億。
調整最多的是「氣管鏡異物除去術」,健保點數從二千五百多點調整至七千多點,調幅達到百分之一百七十五;此外,包括急診的診察費也大幅調高,急診檢傷分類第一級,調幅百分之八十;婦產科第二胎自然產接生費調整百分之一百一十九。
李純馥指出,調整案由於金額龐大、項目繁多,金額分配難以達到共識,健保署「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經過一年折衝討論,才達成協議。新支付標準,將回溯自去年一月一日起。已在二月中旬完成去年一月至九月的費用核付,十月至十二月費用差額,預定三月底前撥付。
她指出,健保署已通知各醫院妥善處理本次補付差額費用,並確實依提成比率,將經費撥發到執行醫師;同時也請各醫院將這項政策轉知所有醫師,讓他們感受到政府及醫院全力支持五大科的美意及決心。健保署也將在適當時機,了解各醫院落實支付給醫師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