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又有一個網路原生媒體「風傳媒」誕生。
風媒體是以政治新聞、調查揭弊、國際兩岸及觀點評論為主要內容。成員多是資深媒體人。
當前新媒體最有利的發展就是網路的便利性與全球性,還有互動性。傳統媒體在因應二○○八年金融海嘯大危機時,發現網路的確是能解決的一條重要管道。
可是大多數的媒體還在思考如何才有可能達到使用者付費,各媒體一直還在尋求付款機制設計。以期達到收支平衡,進而擺脫經濟上的困窘。
《紐約時報》在去年做到了「付費牆」P A Y-W A L L的機制,也讓它的電子報收益首度高過紙本收益,這個成功讓更多紙媒對於未來的轉型更有信心。
二○○九年三月英國《衛報》啟動了「資料部落格」,開啟「資料新聞學」的先聲。
重要的是《衛報》採取了「開放新聞學」的政策,有別於大多數採用付費模式的傳統媒體。讓《衛報》不但讓讀者免費閱讀,也開放資源讓讀者參與,並協助新聞製作。
風傳媒強調的是獨立與自由媒體,有別於傳統主流媒體而發展揭弊與監督政府,希望改善國內過度同質化的媒體生態而帶給國內另類的新聞報導,這當是好事。
不過,這樣的新媒體最重要的還是粉絲的經營,能否讓粉絲喜歡看它的新聞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粉絲願不願互動與回應,這才是最大的考驗。
我們樂見敢於發聲的新媒體出現,更樂見傳統媒體在轉型的過程中學會開放,向閱聽人開放,讓新聞本質—「事實是神聖的」回歸大眾面前,不再只是為追求利潤而已了!
孔令信(台北市/銘傳新聞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