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昨天開學日,師生一起下田插秧。
圖/南華大學提供
【本報嘉義訊】南華大學與在地農民契作,推出以自然農法種植的「南華米」,去年十一月收成後受到廣大迴響,今年第一期的契作將增加到兩甲三分地。昨天開學日,由校長林聰明帶領師生一同插秧,讓學子體驗農作的樂趣與辛苦。
林聰明表示,為推動採用在地食材以縮短食物里程,藉由獲教育部補助的「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結合在地產業,帶領學生走入社區與農民合作種植無毒稻米。希望透過契作代耕的方式,為地方農業找到出路,也讓農民能兼顧自己與消費者的健康。
「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計畫主持人慧開法師指出,該計畫結合「生態永續」和「農業文創」兩個面向,不僅課程跨各院系所,亦結合校內農場、溫室、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的實作經驗,和農業社區產生連結,更邀集在地農民組成課程顧問團,建立師生農場,並與在地農民陳憲忠進行契作代耕,師生也將一同參與未來的產銷、文創及包裝。
協同主持人王昱海助理教授說,自然農法是以非農藥或生物防治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讓稻米的生長環境純淨無污染,使土地能永續經營,遠離農藥殘留,長期下來還能讓農民提高收益,保障生活環境與品質。
去年以六點三分的水田生產出三千餘斤「南華米」,一推出馬上銷售一空。目前增加到兩甲三分地,師生也會與農民一起整地、育苗、插秧、施肥,預計六月中旬收割,預估將有一萬兩千斤的產量,除了供應師生選購,也提供給社會大眾認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