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年的心景各自不同,你的年味又是什麼呢?圖/花生娘
待我從廚房的油煙中抬起頭來,年節也在一桌更迭變換的菜色間走過,幸好今年的年假不長,廚娘的密集勞動提早結束,讓我鬆了口氣。空檔間追索起兒少時的年節氣味,想起來,年味就是一連串製作食物的勞力壓縮,為了一場場以除夕團圓飯為開端,在餐桌上的飲食秀。
童年的年節回味,從製作年糕開始;娘家從事年糕販售的小生意,廚房即工廠。過年前十幾天,廚房已是一座溼氣瀰漫、冒煙的大蒸籠。電動磨米機軋軋地磨著泡軟的米,有人洗蘿蔔、刨蘿蔔絲,母親在大鍋上悶熟蘿蔔絲,再將米漿和進去煮至濃厚,最後倒入鋪好甜粿紙的蒸籠裡,抬上大灶定位,快速爐轟轟作響,數層蒸籠水煙四竄,年味指數隨之不斷上升。
在年糕工廠裡,母親指揮若定,其實只有童工兩名,加上需要時吆喝一聲,就會過來幫忙的鄰居阿姨。這意味著,寒假一開始我即變身為童工,要清晨即起供母親大人差遣,依著步驟,迅捷地把整桶的發糕粿漿充分攪拌,伶俐地把填好紅紙的碗排進蒸籠裡,依序倒入粿漿,算準時間,等鍋上水燒得滾燙,就要上灶蒸開朵朵發粿,抬下蒸籠後,要麻利地快速脫模,看著展開四瓣或五瓣的發粿,完美得令人讚賞,再以竹筷蓋上紅朱花印,像是春花綻放,喜氣油然而生,年,就是這個味兒了。當然還有嘴裡甜甜的犒賞,就是不完美的作品,滴到水或是發得不夠勻稱的發糕,熱燙香軟,是直送的美味!
回想起來,我真不喜歡既睡不飽又忙碌的年前勞動,但這竟是最有滋有味的段落,在家人談笑間,在水氣煙霧間,完成「蒸發大業」,聽著父親說,貨品在市場上被迅速搶購一空,誇口:「再多也賣得出去,只是做不出來那麼多貨而已。」就覺得雖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這年味也就是共同的幸福味!
除夕這日,刷洗好廚房,再裡裡外外大掃除後,終於可以乾爽過年。在舊年與新年的銜接時,停泊在基隆港區的船隻同時鳴笛,這時的年味已堆積到最高點,隨著享受與放鬆來臨,年味竟已漸次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