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禪畫:雪裡梅花初放
●詩堂書法:雪裡梅花初放,深夜暗香飛來;正對寒鐙獨坐,忽將鼻孔衝開。
憨山(一五四六~一六二三),明代禪師,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號憨山。十九歲出家受具足戒,曾遊五台山,愛憨山之秀奇,遂取此為號。
歷住青州海印寺、曹溪寶林寺等,宣揚禪宗,倡導念佛與看話頭(即禪公案)雙修,世壽七十八,世稱憨山大師。與祩宏、真可、智旭並稱明代四大高僧,著有《憨山老人夢遊集》等。
憨山大師曾作一首山居詩:
雪裡梅花初放
深夜暗香飛來
正對寒鐙獨坐
忽將鼻孔衝開
深夜裡,經歷寒雪嚴霜久侵之後的梅花,萬朵一時開,暗香襲入禪房,瞬間衝開正對著寒鐙靜坐的禪者的鼻根。
這不是文人騷客平常的詠梅詩,而是禪者山居生活靜坐的心得報告,見諸於筆端,綴成發人深省的禪悟詩。梅香固然愜意,但禪者入定之後的「放空一切」,梅香方能透過根塵,衝開障礙,除去久積的染垢。
眾生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常為塵垢充塞,靜坐的目的當是調伏六根,去其覆垢,當禪者靜坐入定(內定)的同時,梅香(外緣)暗自襲來,經由嗅覺感官進入體內,剎那間,內境與外緣合拍,首當其衝的鼻根一時茅塞頓開,與此同時並觸動其餘五根,故而六根互用,終於一掃陰晦,現六根整體清靜之境。
六根可以清淨,禪者入定後內外皆空是「因」,梅香則為助緣,「因」、「緣」際會,而以離垢得淨收場。
憨山另一首山居詩:
幽巖蘭蕙有餘芳
習習松風送暗香
暫借聞薰開性地
勝傾甘露灌枯腸
梅香與蘭芳都能淨潔根塵,然此處「暫借聞薰開性地」中的「開性地」才是關捩;禪者暫借松蘭,慢薰細聞其芳其香,目的在開啟禪者的自性與覺性(開性地),暫借不是永貸,否則著境執相,六根生愛染,再次沉淪於苦海深淵。
前詩「忽將鼻孔衝開」之「忽將」是「頓」,後詩「暫借聞薰開性地」的「聞薰」是「漸」,憨山大師的禪法,「頓」、「漸」雙修,二詩著墨非關梅蘭,亦意不在松雪,而是寓禪於詩,藉詩弘法,示視大乘佛教開悟覺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終極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