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生物-- 迎馬年 認識黑冠麻鷺 2

文/陳仕泓 圖/陳王時 |2014.02.12
3938觀看次
字級
圖/陳王時
圖/陳王時
圖/陳王時

 黑冠麻鷺的體型約莫五十公分左右,跟台灣常見的夜鷺相比,體型較為纖瘦,但是,兩者的亞成鳥非常相像,常常會讓人搞混。這兩種鷺鷥也都會在夜間出來活動,而被稱為「暗光鳥」。

 黑冠麻鷺通常會在夜晚的時候發出鳴叫聲,連續七、八聲的「ㄍㄨ ㄍㄨ ㄍㄨ」的叫聲,常讓不知情的人以為是貓頭鷹,或者以為有什麼可怕的野獸出沒。而此時隱身在樹梢或者樹冠層中的黑冠麻鷺,相當不容易被察覺,要到白天覓食時,人們比較容易觀察到牠們的行動。

 我們看到的黑冠麻鷺,基本上都在陸地上,牠慢條斯理的樣子,加上不怕人的行為,常被誤為是家禽或被人飼養的寵物鳥,甚至還有紀錄,曾有黑冠麻鷺走到都會鬧區的戶外咖啡桌旁,跟喝咖啡的民眾索取食物呢!

 這種生活在台灣、中國南方、菲律賓或中亞半島一帶的鳥兒,可以說是偏熱帶性的鳥類,並不是台灣常見由北方飛到南方的避冬性候鳥。因此,對於許多來自北國的觀光客來說,黑冠麻鷺是珍貴稀有的嬌客,因為在北方相當不容易看到。

 黑冠麻鷺在台灣可說是稀有候鳥與留鳥,但這幾年愈來愈容易看到牠們的蹤跡,甚至在台北都會區中的大安森林公園、植物園,或關渡自然公園以及擁有良好林蔭的大學機構、研究單位,都傳來牠們的鳥蹤,甚至在這些地方,可以固定看到牠們築巢育雛的畫面。這代表了台灣相當受到牠們的青睞,牠們樂於跟我們一同生活在這座寶島上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