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區後厝里老人們昨天冒著寒天做燈籠,本來是要給乖孫的,完成後自己都覺得好玩,就說孫子太多分不公平,自己留著玩。圖/吳文良
【本報新北訊】為了要給乖孫做燈籠,三芝區後厝里三十多名老人昨天頂著只有攝氏七度氣溫,到里活動中心做燈籠和共餐,他們用發抖的雙手一步步完成了,但本來是要給孫子的,完成後自己覺得還滿好玩的,很多老人說孫子太多分不公平,要自己留著玩。
「大家注意!接頭地方一定要對齊,這樣燈籠才會好看…」老師拿著燈籠的製作器材在台上解說,台下的長者們各個個聚精會神聽講解,然後低頭仔細拼接,不知是天氣太冷,還是老來手腳不靈活,很多是用顫抖的雙手一步一步步跟著老師的說明完成。「我要帶回去給孫子玩!」老阿公笑呵呵得意的說。
區長施得仰表示,三芝區人口兩萬三千多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達三千多人,占百分之十三以上,可說是「長壽區」,因之老人福利是三芝區公所特別注重的施政重點,兩年前陸續推動關懷據點;濱海的後厝里關懷據點固定隔周辦理一次,從二○一二年起持續至今,未曾斷歇。
後厝里長楊秀彥說,每次聚會活動內容包括太極拳、運動操、手工藝製作、歌謠吟唱、地方文史介紹、社會福利宣導等,非常豐富,深受老人們喜愛和歡迎。
「我每次都參加」、「聚會日子我都先用筆畫在月曆上。」老人家紛紛說出對關懷據點活動的期待。
雖然現場就在海邊的中心裡,但中午共餐時,老人們卻都扯開嗓門天南地北聊開,大家興高采烈的熱情,讓寒天顯得熱情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