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高樹鄉的國有地被不肖業者盜採砂石,挖出三十五個大坑洞,面積相當於一個半的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國庫預計要動用十四億元來補洞,才能回復國土原貌。
看到這些被盜採的坑洞有的深數十公尺,長約一百公尺,有如大峽谷的畫面,令人怵目驚心。國家財政困窘的情況,還得編列預算來整復受傷的國土。
高樹鄉的盜採土石坑洞,國產署已訂定六年填補計畫,去年已完成五個坑洞整復作業,面積約為七公頃、回填達五十萬立方公尺土石方,回填計畫將持續進行,填補完成的國有地將規畫造林或活化開發。
這多達三十五個大坑洞,絕非一朝一夕所造成的,然而從地方到中央的政府單位竟毫無所悉,毫無取締與開罰作為,讓民眾覺得政府怠忽職守,要全民埋單並不公平。
從高樹鄉國有地被盜採砂石事件看來,大家對於外在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以及衍生的問題竟漠不關心,當然必須付出慘痛代價。
民國九十年起委託屏東縣政府管理,設置營建剩餘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辦理坑洞回填,由於縣府無意代管而終止委託。
要查出不肖業者,技術上應該並不困難。大型機具與車輛進出頻繁,街道路口監視器及當地左鄰右舍民眾,都是提供線索的來源,應該順藤摸瓜,找出破壞環境的元兇。
為今之計,政府絕對不能消極雙手一攤、莫可奈何,除了不能隨便耗費公帑「補破洞」外,更要亡羊補牢防堵。
政府的財政日漸窘困,卻又要執行許多「外部成本」的支出,以致排擠許多建設與國家發展。不論政府或民眾,都不能再任由不肖業者,掠奪與摧殘我們的台灣,政府應該拿出具體的政策與措施,透過跨際合作,防止更大的破壞。
民眾更應發揮公民的責任與義務,關心環境汙染和破壞的議題,成為環保的守門人,為後代子孫留下台灣之美。
亞南(花蓮縣/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