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溪路70號》洋甘菊

鹿憶鹿 |2006.12.19
614觀看次
字級

初冬季節,雙手手指開始乾燥脫皮,龜裂到有微微的痛楚,進去便利超商買了一管護手霜,牙膏狀的容器上有一朵小花,標示著成分是洋甘菊,歐洲來的。

洋甘菊護手霜塗抹在手背上,的確有滋潤修護效果,我真喜歡德國的東西,包括餐具、花茶,甚至剪刀,剛踏上德國的土地時,我差點衝動地買下娃娃車,路上的娃娃車精緻又典雅。難怪馬克吐溫到海德堡時,誇獎德國什麼都好,連毛毛蟲都比美國的有教養。

相關於德國的回憶,我免不了要想起見過兩次面的教授。他對中國文學有獨特的歐洲觀點,我不禁要說,歐美學者中,他是少見的真正了解中國文學的人。

在有微風的那個午後,一起行走在陽明山的暖暖冬陽下,我們談彼此都喜歡的八大山人、汪曾祺,也談我們都不喜歡的余秋雨。然後,說起彼此聽到第一個中國人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時的悲傷,啊!他們早就該頒給沈從文了。甚至,他們也早該頒給李銳或北島了。

那個下午,我們一直談李銳、北島或顧城、鄭愁予。我與一個原本不相熟的歐洲人談中國現當代作家,他的國家我去過,他的妻子原在北京,我也去過北京。除此,我們就沒任何交集了,我們唯一的交集是,他熟悉我熟悉的中國現當代文學。而這些,有的中國文學博士是看不起的,在我臨溪路的那個圈圈裡,會寫文言文的教授不會想認識卞之琳、戴望舒,當然更不認識李銳和北島,他們以年代遠近來論斷文學價值,唐宋文比不上漢賦,明清小說比不上唐詩。因此,現代文學研討會的論文集,所謂的博士用所謂六朝駢文寫了一篇序。

厚古賤今的另一種反映是自大狂,歐洲學者百思不解,每個中國人都覺得他的文章最好,就像許多中國作家都覺得只有自己夠資格得到諾貝爾獎。

林語堂以英文寫小說,以英文寫《蘇東坡傳》、《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戴望舒以法文寫詩,卞之琳也以英語寫詩,歐洲作家說,不懂外語的人不可能懂自己的母語。啊!有人連自己的文化都要否認,連自己的文字都要消滅,人文素養最後只剩一句「罄竹難書」而已。

歐洲人一直要同盟,而亞洲大部分地方都在鬧獨立。我冬天開始龜裂的皮膚對歐洲來的護手霜適應良好,手上的洋甘菊味道久久不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