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到了送禮的季節時,有孩子的朋友就會問我這個身為老師的人,需不需要送禮給孩子的老師?
我回問朋友:「為什麼想送禮給老師?」「因為小孩同學的媽媽,自從送禮給老師後,真的很深刻地感受到老師的『差別待遇』。」「我不反對妳送禮給孩子的老師,但妳要有心理準備,未必有妳期待的『差別待遇』,而且一旦送禮之後,每逢佳節都要送,而且要愈送愈好,還要禁得起家長之間的比較。所以在我看來,家長送禮給老師,就像飲鴆止渴惡性循環。」朋友聽完之後,點頭如搗蒜。
接著朋友問我說:「身為老師的妳,喜歡收到家長的禮物嗎?」「不喜歡,即使是一盒餅乾或小西點,家長也許覺得沒什麼,但我總會想辦法回禮,因為一則是『禮尚往來』,二來希望家長有事就直接溝通,無須送禮給我,只要我做得到,一定盡力配合。送禮給我,禮即使是『輕』的,但情意和壓力可能對我來說會很『重』!」
「送禮是一門學問」:送的重,對方有壓力,自己的期待更大;送的輕,對對方不好意思,心裡又會忐忑不安。所以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禮數,不必等到佳節時才表達,互信互諒互重的親師互動,就是給彼此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