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你知道紅豆是哪裡人嗎?」這個無厘頭笑話,是前幾天去佛光山上課時江俊亮老師說給我聽的。當時因為我沒有反應過來,他還自嘲:「這個笑話太冷了!」
果不其然,別說九歲的小寶答不出來,連他的爸媽也不曉得。
看看大家的反應,我說出了答案:「紅豆嘉義人(加薏仁)」。小寶還傻不楞登地問:「為什麼?」一旁他的爸媽已經笑了起來。等解釋清楚,他也嘻嘻哈哈地笑了。
笑完,輪到小寶說笑話了。這回,換成我大笑。
說笑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成了我一個重要的日常功課。不管是網路笑話或是朋友間發生的好笑事,我都會說給家人朋友們聽,讓他們開心地笑一下。
說給小寶聽,是因為老覺得成天為功課忙碌的他,需要調劑一下。另一個我常寄笑話去的朋友則是小碧;小碧生病了,笑話可以讓她開心,暫時忘卻疾病的痛苦,所以只要看到什麼可以一笑的事,我一定會轉給她。
另一個我常常講笑話的對象是媽媽。媽媽的年齡雖然不輕,對笑話的反應倒是很直接。記憶力不錯的她,還常把我說給她的笑話帶到她唱歌的班上講給那些老同學聽,讓那些已經七老八十的老人家們個個笑呵呵。
比較不欣賞我笑話的是篤信天主教的丁老師。時常,我傳去一些笑話,她都會回信說:「這是什麼嘛,亂七八糟!」老師既然有此反應,之後,我就開始慎選笑話,有點顏色或是比較無厘頭的,我就盡量不傳過去了。
其實,傳笑話要看對象,這我當然知道。但老師卻不明白,做學生的我苦心孤詣地尋找各種笑話寄過去,還不是希望她能夠經常開懷大笑,讓生活更有趣、身體更健康嗎?
話說回來,這兩年也許是看了太多笑話,偶爾想要說給別人聽時才發現:那個當初明明覺得很好笑的故事怎麼一點也想不起內容來了?這樣張口結舌了半天還是徒然的情況經歷幾次,我決定,以後再看到好笑又精采的笑話時,最好趕緊拿枝筆記下來,免得「笑話用時方恨少」!
說到這裡,我得快上網看看有沒有新的笑話。因為,今天一天特別忙,沒有笑話調劑,晚上靠什麼快樂入夢啊?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