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薪 把人才當投資

李碧華 |2014.01.26
951觀看次
字級

 春節發過年終獎金後,調薪是新一波雇主互動,既滿足員工期待,也讓企業在新年度留住人才,把人才當成投資,達成年度策略。如何掌握關鍵特質,為自我加值,老闆願意優先加薪?員工「馬」上加薪又如何可如願?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近十年間,實質薪資的平均成長率是負百分之○‧四九,政府因此極力研擬新計畫來鼓勵民間企業加薪,力求達到留住人才、刺激景氣、衝高GDP等目標,讓人民幸福有感。資深講師丁志達表示,薪資多寡始終是工作者追求的重點之一,同時人事成本關係著企業收益,因此薪資對勞資雙方都顯得格外的重要。

 丁志達指出,薪資就是用來購買勞動力所支付的特定成本,也是用來交換勞動者勞動的一種手段。「加薪」指的是企業在面對經濟景氣波動時,對薪資系統加以調整的因應策略。企業若不加薪,要顧慮優秀人才流失為敵營效命的風險;反過來說,加薪又可能讓一些無生產力的員工「坐享其成」,產生「冗員」,的確難以兩全其美。

 丁志達強調,每家企業都有其薪資政策運作,影響薪資調整因素有:勞動市場供需,包括政府法令、人力供需、失業率、競爭廠商支付薪資水準等,其次是物價水準,含蓋通貨膨脹率、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而公司業績與獲利也要考量,財務能力、勞動生產力與營業額等都在考量之列,薪資政策和個人工作績效,囊括績效等第、目標達成率、貢獻度等,是環環相扣的五大環結。丁志達說,薪資管理就要依據「薪資調查」、「職位評價」和「個人績效」,三大公平原則來處理加薪作業;因而,企業加薪考量,著重財務健全,不影響企業內部人才結構,達到永續性經營的目標為前提。

 經濟學家江靜安則指出,企業將本求利,習慣以公司賺錢、老闆意願來決定分享,再依照績效制度看怎麼分配。「現在已經走入動態思惟的時代,」江靜安說,賺錢、分享、按績效分配,已經沒有固定先後順序,而是企業成長策略的一環。

 台灣正企圖往價值鏈上升,同時也與全球競爭好人才,人才正是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企業來說,薪資是「投資」,企業主在意的是「投資報酬率」高低。說明白一點,這個員工為公司帶進多少利益。像是為公司賺多少錢或者省下多少成本,就是老闆的「願付價格」。

 企業主願意加薪是好事,身為員工,更要思考「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才能被加薪?」

協商薪資 3大受重用特質

  1.證明自己物超所值,是所有協商薪資教戰首則的必要條件。經營者要經營得法才有餘力關心員工生活,否則,將本求利,任命職銜後,就是一起拚業績,論功行賞。成果是第一核薪考量,員工無需告訴老闆自己的人際,家世,喜好等,職場上,來不及公私兩相宜,多半要看員工是否物超所值。

  2.一分錢一分貨是赤裸的現實,就是在商言商的實際,要想要獲得老闆賞識而加薪,要更進一步,在責任之外,做出超預期的努力與耕耘,才有機會為自己贏得加值的可能。

 3.勤於求知的人才有生存空間。面對知識經濟、全球化競爭與M型化薪資模式,惟有透過專業學習不斷自我進化,將是決定自己能否脫穎而出的重要關鍵。

延伸高見 調薪牛步化 甚至普遍凍薪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表示,隨著新制勞工退休金開辦、勞保費率調漲、基本工資調漲以及二代健保等,逐年增加的人事成本,逐漸侵蝕上班族加薪的幅度。企業主聘僱一位上班族,企業除了支付上班族的薪資,另外還得負擔大約薪資兩成的人事成本。這也使得近年來上班族調薪牛步化,甚至普遍凍薪,更因為實質薪資大幅縮減,造成薪資購買力大幅下滑的主因。

 林由敏建議,上班族更應思考如何拓展第二才藝,在原本的專長繼續精進外,更要開拓自己的第二、第三專長,或是考取專業證照,強化職場的附加價值,就可以主動出擊,不必被動期待主管為自己加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