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自己的房子是人生樂事,但若沒有慎選,就會成為負擔而非資產。財經消費專家夏韻芬指出,好房子不僅要具備地點、時機、管理三大重點,且若能選擇適合家庭的健康房貸,購買夢想「家」也能很輕鬆。
好屋首重好「地點」,房仲專家陳偉文建議,買房不必拚命擠進地價、房價高到不合理的市區(或迷信知名路段),事實上,在交通便利的郊區找便宜房子更划算,而且居住品質能不降反升。
「捷運多坐五站,房價(每坪)便宜十萬!」一點也不誇張,例如捷運開通的土城、新店、板橋等地,雖然預售屋房價可能正飆高,但附近相同坪數的中古屋或舊公寓可能只有半價,家庭只要再依需求裝潢,還是能省下一大筆。
至於日後「換屋」時,專家建議針對各個家庭的需求選擇適合房子,同時採取健康房貸方式,嚴格控制貸款占全戶收入的比例不超過收入三成。
根據中央銀行統計,雖然一開始申請二十年房貸,但大多人會在十三年多即還清,證明大多數台灣人只要肯買,就會努力還得起。智富月刊社長林奇芬建議,先理清家庭的財務狀況,並將自備款提高到五成、每期還款金額設限在總所得三成以下,就能拒絕成為「屋奴」、擁有健康房貸。
此外,購屋時也可選擇不同且適合自己的繳款方式:
‧「指數型房貸」及「固定型房貸」:適合不懂理財的老實屋主。
‧理財型房貸:除房貸外,有另外的額度可以讓貸款戶做資金調度,並可隨借隨還十分靈活,但也可能亂花用。適合真正懂投資的理財高手
‧抵利型利率:以存款折抵房貸本金,可減少利息支出、降低每月攤還金額或縮短還款期,但利息可能較高。適合戶頭現金較充足的人。
‧寬限期型:只繳利息不還本金的方式,但因為容易養成不繳款習慣,除非短期內會有大筆資金入帳,否則較不建議使用這種方式。
〈更多關心孩子成長的內容,請鎖定周一至周四晚間九點,人間衛視「 2100 教育開講」,關心咱的孩子,大家作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