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及台灣百年佛緣,對台灣佛教有重大貢獻的,還有朱鏡宙居士。
朱鏡宙居士,浙江樂清人,光緒十六年生,民國七十四年去世,享壽九十七歲。因鄉居靠近浙江雁蕩山,所以又稱「雁蕩老人」。
綜觀朱鏡宙居士的一生,曾做過財政廳廳長、稅務局局長、軍需處處長,以及從事新聞編輯、總編輯、主筆多年。他是章太炎的女婿,章太炎的第三位女兒就是嫁給他。
我想,他一生最大的事蹟,第一就是做了故總統蔣介石的基本幹部。他二十四歲入國民黨,在中國大陸期間,一直受蔣介石調遣,也算忠黨愛國之士。到台灣後,又擔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
第二,他曾受大總統徐世昌資助三千銀元,周遊東南亞各國,進行考察,開闊視野。所以,後來他在川康藏各地管理稅務、財務,對國家深有貢獻。
朱鏡宙居士因信仰佛教,所以初到台灣時,看到台灣佛教幾乎是一片文化沙漠,便創建台灣印經會,發心印行經書流通。
當時,佛教書籍一書難求,但台灣印經處大量供應,幾乎只夠回收成本,泰半以贈送為多。那時,印經事務由他的得力助手周春熙居士主事,每月都有多種經書出版。我們在各地講經時,沒有經本根據,都會向台灣印經處請購,有的一本五毛錢,也有的一本一塊錢。所以在流通法寶方面,他和香港佛經流通處的嚴寬祜,同樣都是讓法寶重光、法音宣流的模範,可說功德無量。
朱鏡宙居士的信佛因緣,有一說是因見到太虛大師,太虛大師送給他一本《金剛經》,他讀了忍不住痛哭流涕,深受感動而皈依佛教。
又有一說,他曾在夜間走路時,看見一位女子在前面行走,起初不以為意,後來發現,她竟飄浮空中,嚇出冷汗。為此,他感到世道奇妙,對於人間「靈」的世界存有好奇,因而皈信佛教。
我和朱居士在台北結緣,我們常在善導寺見面。據我觀察,朱居士屬於傳統佛教派,他認為,出家人還是該保留「苦行僧」形象,留在山中寺院自修,就是所謂的「為僧只宜山中住,人間社會不相宜。」
其實,佛法要在大眾中求,連佛陀都說他在眾中;僧團就是一個「眾」,要在眾中才能成佛,離開了群眾,哪裡有佛呢?所以,後來我到宜蘭主持宜蘭念佛會,為了讓道場不是只有幾位老公公、老婆婆在那專修念佛,因此,我成立弘法團、學生會、文藝班、歌詠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