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由於目前頻頻出包的國道電子收費系統(ETC)的使用頻段,與4G的B區塊同為900M H z,各家4G趕今年開台,屆時是否會與ETC服務相互干擾?對此,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發言人虞孝成昨天表示,未來若產生訊號干擾問題,可以透過縮小e T a g功率、調整天線方向、遷移收費感應柵欄,甚至在收費區域增強4G訊號等工程技術克服。不過電信業者表示,不確定遠通電收未來會做什麼樣的技術調整,不排除未來可能會出現技術性干擾。
前年NCC核准ETC使用頻率時,有附帶要求,若因此干擾行動通訊,高公局應進行改善、否則要繳回該點的無線執照。去年NCC「e T a g對4G干擾疑慮」分析報告,推算有百分之零點五至百分之一的機率會干擾4G,可能干擾區塊為台灣之星標下的B1區塊。NCC去年做出決議,「4G永遠有絕對優先權,ETC不得造成干擾。」
以技術層面而言,所謂的900M H z是從900-990M H z,大體來說,920-960M H z之間的頻段,目前由2G電信通訊所使用,4G最新標售出去的頻段,也落在885-915M H z、930-960M H z之間,與e T a g所使用的922.75M H z、924.25M H z並不一樣,短期來說,對於電信通信沒有直接影響。
但技術持續在改變,電信業者也表示,e T a g所在的位置還有其他RFID(射頻識別)低功率業者使用,雖然現在e T a g使用的是高功率RFID技術,但未來如果遠通電收要做技術上的修改,不排除會對RFID或者4G未來通訊造成干擾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