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吳馥伶
烏龜是小兒子的綽號,哥哥是跟著弟弟的綽號才喚作大烏龜。大烏龜初上小一時只上半天課,中午放學人少,為了安全得撥空去接他,到了小烏龜上小學時,哥哥已升級為識途老馬,於是就由兄弟倆結伴回家。
起初兄弟倆老實安分地在時間內平安回到家。但某天小烏龜一進門就脹著一張爆紅的臉,衝著狂吼:「妳說說看哪!」懂孩子的媽一看就知道又有事情發生了,只是今天不知颳什麼風,得費心應付小心選用語詞詢問,免得不小心踩錯線激怒他,再引來一場風暴。
知道給小烏龜的指令必須簡短、清楚、明白。這次的風暴是這樣形成的,對於放學如何回家,媽媽下的指令是「讓弟弟跟在哥哥後面,像排路隊一樣一起回家」,一句簡短、有力的指令。小烏龜的難題是大烏龜和同學決定捉弄弟弟,方法是不讓弟弟「跟」在後面,弟弟於是氣爆,因為他若是不「跟在」哥哥後面,就無法做到媽媽的指令。當指令與執行相互抵觸時(亞斯伯格的孩子不會彈性處理),會造成他小腦袋瓜嚴重地超載,情緒就爆開了——狂哭狂叫地發洩。
媽媽解決的方法是讓大烏龜有選擇的餘地。第一照舊,讓「弟弟跟著哥哥後面」回家,或是請「哥哥跟在弟弟後面」一起回家。像繞口令似地重述清楚後,哥哥悻悻然地接受較具領導意味的前者。一陣風暴在媽媽的妙語下戛然而止,我們常認為自己把話講得很簡潔、明瞭,殊不知碰到星星兒時言詞還是得再三琢磨。
從此大、小烏龜認命守法地遵守媽媽的指令回家,直到大烏龜小學畢業為止,回家風暴不曾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