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話畫
為自己加油
去年秋天,一群孩子都大了的老故事媽媽們組織了一個讀書會,名為「我很好」的少婦團體,除了分享個人所讀的書籍外,更大的功能是提供這群家庭主婦們一個聆聽、喘息、取暖、療癒的溫馨園地。圖/吳馥伶
私房話畫
為自己加油
去年秋天,一群孩子都大了的老故事媽媽們組織了一個讀書會,名為「我很好」的少婦團體,除了分享個人所讀的書籍外,更大的功能是提供這群家庭主婦們一個聆聽、喘息、取暖、療癒的溫馨園地。圖/吳馥伶
文/綿籽
去年秋天,一群孩子都大了的老故事媽媽們組織了一個讀書會,名為「我很好」的少婦團體,除了分享個人所讀的書籍外,更大的功能是提供這群家庭主婦們一個聆聽、喘息、取暖、療癒的溫馨園地。
這天,淚眼婆娑的安娜敘述著初為人婦至今的心路歷程。二十多年前,安娜在天真、浪漫充滿美好的想像下,開開心心地嫁進須與公婆同住的家庭。備膳時間,年紀輕輕的媳婦初進廚房,婆婆就如同守門員似地抵守在廚房門口,採取一對一緊迫盯人的戰術,雙眼直盯安娜這新來的「外人」在廚房裡的每一個動作,好似安娜會砸破一個碗、敲破一口鍋或五穀不分、柴米油鹽不知,甚至演出火燒廚房之類的驚恐畫面。
而廚房外的其他家人更是叫人沮喪,有的雙手抱胸好整以暇地看著電視,有的不斷地在廚房門口徘徊踱著方步,有的不耐等待地發出嘖嘖聲及含糊的抱怨語,分不清指責的對象是婆婆還是安娜。
剛開始,天性樂觀的安娜把進廚房做晚餐當成工作一天後對新家庭的支持與愛的表現,尤其,當家人把餐桌上的飯菜一掃而光時,更視為一種無上的讚賞與能力的肯定。
剛開始,安娜為自己能兼顧工作及家事感到慶幸。不過,當新娘子的新鮮感不再,又必須肩負起隨時得端出熱騰騰飯菜,及時時得灑掃保持乾淨的居住環境,她開始有些吃不消了,但誠心付出、蠟燭兩頭燒的她,已被視為能者多勞及理所當然。
她不僅無人分擔與幫忙,也得不到先生有力的支持,更無處哭訴及求援。這樣不受支持及尊重,使她疲乏耗盡元氣,哀傷氣憤之情油然生起,對先生的無感和不幫忙更加怨尤、憤怒。原本對建立新家園有著無比信心與期待的安娜,對美夢的幻滅無所適從。
夥伴們陪著了無生氣的安娜頻頻拭淚,心中各自想著步入中老年的自己是否在某個階段也曾經歷類似的狀況,想著當時年輕時的自己憑藉什麼樣的認知與期待初探婚姻生活,在現實環境與想像中高高低低、碰碰撞撞地搖晃前進。在負面情緒中是如何靜下心沉澱情緒,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陪伴克服這期間的耗損?
讓我們一起為在磨難中的安娜及類似安娜的夥伴們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