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李阿昭 飲水思源與拋磚引玉的感悟

李碧華 |2014.01.18
5530觀看次
字級
 羅李阿昭(前排左二)追隨星雲大師(前排中)學佛,佛化家庭三代同堂,父慈子孝,散發慈悲與善良。圖/羅李阿昭提供
 羅李阿昭(右)捐贈AED給佛光山各道場及各地,左為慈容法師。圖/羅李阿昭提供

 將生命全神投注於慈悲,令首泰建設公司董事長羅李阿昭整個人煥發出超越歲月的光彩與參透俗世的恆久力量,愛心有形無形流動,「聞聲救苦,我遵行大師理念治業管家,領悟佛法無私的奉獻,從不吝於付出。」

 她以大悲、大量的心照拂周遭需要的人而被大家親切叫聲「阿昭師姐」,行善的出發點在於引路,引出智慧,引出源源不絕的熱能,更引出「飲水思源」與「拋磚引玉」的感召。

 歲末焰火,絢麗燦爛,讓她回想起一九八八年親近佛光山普門寺而重生的那段往事……「參加法會只上香,無法跪著誦經,跪拜時感覺好多蛆蟲啃食雙腳,沒辦法拜。」那時,身體深受病苦折磨,一股腦向佛陀傾訴,說到傷心處,甚至痛哭失聲,請求佛陀悲憫救度:「若能得到佛陀加持,不再有雙腳被啃噬的痛苦,從今以後,我必定儘量參加道場法會。」

 等水懺圓滿了,雙腳蟲咬的痛感竟然神奇的完全消失,「人有誠心、佛有感應」,自此從信仰中重生,發願用感恩心來回報。「從小,我對宗教十分敬重,對著神像敬拜,雙手合十,雙膝下跪之時,心情寧靜,相信自然中存有一股善的力量,普度眾生。」進到廟宇,默默地對所供奉的神,虔誠說出願望,明暸財富只能滿足生命的一部分,成就是不在追求無窮盡的財富,而要靠分享才能獲得;分享愈多、幸福和滿足就愈多。

 分享,其實是羅李阿昭的家訓。半甲子以前的舊年代,她堅軔的身影穿梭在中央市場,起早睡晚,做完早餐,送弟弟們到父母的水果店,自己才匆匆跑去學校,幾乎沒有一天不遲到,每天都要被罰站,老師請母親到學校了解。母親回應:「沒關係!這囝仔應該要遵守校規,老師,不對就要打呀!」「我就是常被老師罰站以及接受母親的言教,才成器的。到了初中考上商科日間部,因為要幫忙家裡,因此改念夜間部,上完課,還要騎著腳踏車到圓環的水果攤收錢,等待之際仍需幫忙店家洗盤子,整理桌椅,店家老闆看我如此勤快,收錢時就不會刁難我,比較收得到錢。因為母親隔天需付錢給別人,我若沒收到錢,母親會不開心的。所以,我現在就常跟孫子說,「阿嬤那有你們那麼好命,讀那麼好的學校,我想多念一些書都沒錢,你們要認真念喔。」

 嫁入迪化街雜糧商家成為羅家的媳婦,在這個大家庭裡羅李阿昭深受婆婆的關愛。「在娘家的我是一個既健康又快樂的小女孩,但自從到了羅家後,就疾病纏身,有幸蒙諸神的庇佑,終於否極泰來。至今仍深深感念眾神庇蔭,時時以一份慈心善意來感恩,每次在開工前後虔誠向諸神、地基主參拜,祈求買屋人都賺大錢,保平安,鴻福高運。」

 「把所有蓋的房子都當成是蓋給自己住的,一定具足百分百真材實料。對建築,我全力耕耘,也投入人情味。但是,奇怪耶,員工看到我,就緊張的趕快埋頭做事,同時也能心生歡喜。哈!哈!我這天生威嚴,會不會是因為塊頭比較大,又有一顆善良心的關係,哈!」她朗聲笑起,四周頓時充滿了和樂的氣氛。「蓋房子,不免觸及風水,佛光山也難例外。星雲大師告訴弟子:佛有佛理、法有法理、物有物理、天有天理、人有人理、地有地理。」

 心性不俗,使羅李阿昭從小看到比較貧苦的人,自然而然就會多付出關懷與幫助,在建築業,把照顧員工當成份內責任。「人世間,因緣成熟,條件具足才能相遇,由佛法引導正確的路。」在生活與事業中雙修,隨緣盡份的扮演好每個角色,歡喜融和。「我多年來都固定初一與十五拜拜,認真接近佛法,珍惜和有緣人的相處。」婚後,雖然歷經好幾段宛若「鄉野奇譚」的奇特遭遇,但受佛陀眷顧,健康慢慢恢復,恍若重生,以感恩之心向眾神參拜。

 當疑惑湧上腦際時,就向星雲大師請示說,是不是可以拜很多種神呢?「我的命是神明救的,若不能拜,那有多甘苦。」大師告訴她,拜拜是與佛交流往來,與佛接心,拜出佛的意義、慈悲、莊嚴與智慧,把內心的佛性拜出來。行佛的當下,飲水思源,不忘初心。」

 豁然開朗後,感念大師心量器大,更決心跟隨佛光山,常去道場聽師父開示。「剛開始聽大師的揚州口音還不是很懂,但我很認真在聽。」大師所開示的話,好像是自己從小就親身體驗過的,對我這一位重生者而言,應該是菩薩要我多做一些善事,多關懷別人,因此我的事業一路走來也順順利利,兒孫也很爭氣、很有成就,而且非常孝順,家庭真的好圓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