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習慣飯後要吃幾口甜食,才會覺得「吃飽了」,因此常在吃飽喝足之後,又不知不覺吃下許多熱量。甚至有些人,可以不吃飯,整天啃麵包、吃蛋糕度日,因而攝入過多的油脂和糖分,造成身體的負擔,同時也可能導致慢性疾病發生。
瑞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報告說,攝入過多甜食及加糖飲料,會增加罹患胰臟癌的危險。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的蘇珊娜.拉松等人在報告中說,人若過量攝入泡沫飲料、奶油水果以及加糖的咖啡,都容易增加胰臟癌的發病風險。
研究人員從一九九七年開始,對大約八萬名健康男女進行飲食調查,並對調查對象進行了為期八年的跟蹤觀察,結果其中共有一三一人後來患上胰臟癌。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飲食中糖分的攝入量與胰臟癌發病機率存在相關性。與從來不喝含糖飲料的人相比,每天喝兩次含糖飲料的人,患胰臟癌的風險要高九成。
蘇珊娜‧拉松說,雖然從總體來看,人類患胰臟癌的機率頗低,但胰臟癌是一種較難治療的癌症,而且通常診斷出來的時候已經到了癌症晚期,因此了解胰臟癌發病機理並學會預防胰臟癌,變得非常重要。
還有一些醫學研究也證實:吃進太多甜滋滋的食物,可能加速人體老化。原因是,吃太多含糖分的東西,會引發身體氧化、進而產生老化現象,讓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一點。所以不少醫生建議,喝咖啡、喝茶最好少加一點糖,同時也儘量不要以蛋糕替代主食,或吃太多甜食糕餅等零食,人看起來會比較年輕。
醫學研究指出,水果的甜分也很高,但水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品,所以在食用的時候,應注意攝取方式,才能避免吃進太多不必要的糖分。其方法是:水果最好在早上、中午或下午吃,晚上建議吃不含太多糖分的水果,例如藍莓就是很不錯的選項。此外,除非是特殊需求,吃水果時最好吃原形,儘量不要榨成汁,因為當水果的纖維被果汁機斷裂後,便缺少幫助腸胃蠕動的纖維了。
關於甜食對人體的傷害,醫學研究證實,小胖弟及小胖妹,中年面臨失明、尿毒症等成人慢性疾病的機率大增。甚至可能在小學階段就罹患糖尿病,卅歲出現視網膜病變,眼睛出血等併發症危機,並有失明風險。
以往小朋友若罹患糖尿病,多半是先天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的第一型。但是近來因為很多小朋友愛吃速食甜食、不運動,第二型糖尿病反而越來越多。台灣糖尿病協會因此於日前舉辦活動,提醒國人自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吃太多甜食,不少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在知道糖尿病的可怕後,紛紛表示要戒掉愛喝的可樂及嗜吃甜食的習慣。
此外,放縱飲食,嗜吃甜食,可能造成高血脂症。事實上,每年中秋節或年節假日之後,醫院中大增的病患中,就有不少是因假日放縱飲食而出現高血脂、高膽固醇、脂肪肝、血糖飆高、尿酸升高等疾病。
醫師提醒說,平日就血脂偏高的人,應適當調養飲食,不吃甜食和零食,宜低鹽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絕對戒煙忌酒,可適量飲茶,茶葉中的兒茶酸可增強血管柔韌性,可預防血管硬化,茶也能除油膩。此外,運動可增加消耗、改善脂質代謝,防止體脂肪和血脂肪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