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林小姐便祕四十多年,年紀愈大症狀愈嚴重,檢查發現,禍首竟是腸子比一般人還長五、六十公分,她因長期吃瀉藥,不吃藥就無法排便,腸道出現抗藥性黑點。
台中慈濟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邱建銘指出,林小姐表示,從小有排便問題,成年後工作壓力大,幾乎每周只解便一次。便祕愈來愈嚴重,透過瀉藥、軟便劑促進腸胃蠕動,藥愈吃愈重,時間一久,不吃藥就無法排便,但不吃又不行。
例行健檢才發現腸壁比一般人厚,且有貧血現象,大腸直腸科查出困擾她多年的便祕,竟是腸道太長。邱建銘解釋,大腸直腸是消化道的末端,廣義大腸包括結腸和直腸末端,長約一百二十公分到一百四十公分,腸子如果太長,水分不夠,就容易出現便祕。
邱建銘指出,林姓女子又因長期服用軟便劑,以致於大腸蠕動功能降低,檢查時發現她的腸子裡已出現一點一點的黑點,顯示大腸黏膜細胞產生黑色素沉澱,使腸道神經變遲鈍,加重便祕惡性循環。經詳細評估,切除彎曲多餘的乙狀結腸五十公分,林小姐現在每天都會順利排便。
邱建銘提醒,便祕與飲食習慣、水分攝取、運動量息息相關,建議維持良好生活習慣,藉由適當休息放鬆、運動、多補充蔬菜水果,就能促進腸胃蠕動,遠離便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