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雲大師
周宣德居士很少接觸僧團,基本上,他對佛教的僧團並沒有太多重視。但當時多位台灣的熱心的居士,倒是經常召開會議,共商佛教未來。
民國五十六年,我在高雄縣大樹鄉創辦佛光山。民國五十八年,因為已有簡陋教室,我就想舉辦大專青年夏令營。但其時大專青年活動的這一區塊,好像全由周宣德包辦了,能獲得他的同意,得以舉辦活動接引青年學佛的,就只有台中的明倫學社和蓮因寺的齋戒會。
不過,當時我在佛光山開辦大專青年夏令營時,也邀約周宣德擔任講師;他念及我過去和他共度青年的因緣,毫不遲疑地答應全力幫助我。加上我也有救國團給我很多因緣,所以,後來佛光山與大專青年結下不解之緣。
周宣德熱心佛教的程度,已超越對公家職務的用心,我知道,他當時是台糖公司人事主任,實際上,我看他都在佛門舉辦青年活動。例如:我為了《大藏經》的發行,在做環島宣傳時;有一次,我人在雲林縣斗六,他特地開了一節火車,把我們青年弘法團的數十人,帶到彰化縣溪州的台糖總公司宣講佛教。
周宣德是個充滿活力,做任何事都能擔當、負責的人。晚年長居美國,仍傾全力設立南加州慧炬社。現在國內的大專青年活動,要找一個像他這般熱忱、發心的人,實在不易。但台灣的教育生態也在改變,現在的台灣佛教,也有一些出身於過去大專青年佛學社團的人才分布國內外,為佛教增加光彩。
佛光山開山初期,也承蒙周宣德不棄,多次來山關懷大專青年運動。總說當時台灣青年學佛的系統,一是周宣德的慧炬學社,二是佛光山的大專佛學夏令營,三是在台中蓮社設立的明倫社,四是蓮因寺的齋戒會。但現在還在不斷努力的,有佛光山青年團,包含百個大學以上的數千個團員,且每年舉辦多次活動。
在佛光山的台北道場,有專設的青年團辦公室,其活動範圍已不侷限學校青年,而逐漸拓展到社會青年,甚至往下扎根於高中生。乃至和國際佛光會舉辦的「人間佛教讀書會」合作,並與國際佛光會在世界各地的青年團,都經常交流。
例如民國九十年,青年團在馬來西亞的綠野仙蹤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八千人的世界青年活動;民國九十四年參加聯合國NGO組織友善大使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國際青年會議」。甚至由青年團的青年譜曲的〈和諧〉一曲,也承蒙聯合國認定,作為聯合國倡導、推展的音樂。民國九十八年,青年團更於日內瓦聯合國會議廳出席「國際青年參與聯合國事務入門」圓桌會議。近年甚至遠至巴西、印度、菲律賓等國家「公益旅行」,服務當地兒童與老人。
不過,現在我們要虔誠祝福周宣德居士,希望他在天之靈,還是要繼續幫助台灣佛教青年的發展;因佛教唯有重視青年,才會有希望。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