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主張教科書一綱一本,引起許多討論,有人懷念起一綱一本,認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有問題嗎?」有人沒忘記學者主張教育多樣化的理由,但也承認「多本多壓力」,因此認為問題不在一綱幾本,而應思考減輕升學壓力。升學壓力,沒聽錯吧?大學錄取率高逾九成,還有升學壓力?
在貧窮、教育不普及的年代,升學(尤其大學)是許多人改善生活的唯一選擇。但目前無論生活、工商業、職場都相當多元化,升學就只是選項之一。政府讓大學盲目擴充,偏廢技職教育,誤導人民的選擇,最該譴責。
目前的流行語「達人」,大家都懂,卻為何沒人想過,去念技職學校,當個「達人」,比去讀個「有分數就錄取」的大學,是不是更有用?
德國、奧地利、比利時、及芬蘭、挪威等北歐國家,大家都知道他們的國民收入高,生活、福利都好,可是人家並沒有九成的人去考大學。
這些國家都非常重視技職教育,譬如德國採用雙軌制,學徒制提供三年正規教育,結合各種職業的在職學習,範圍包括銀行職員、接線生、汽修工到美容師。雙軌制協助各國招募技藝超群的專業勞工,降低失業率,提高經濟成長。
日本有人沒念大學,卻是全國壽司、人形燒等等做得最好的達人,他們有良好的收入,受人敬重,有人會問他是不是大學畢業的?
當然,談技職教育並不是否定大學教育,但台灣多數人沒有想過,教育不必一條直線下去,也就是說,可以先去工作,等真正知道自己缺什麼,再去念大學,更能事半功倍。
目前台灣的技職教育,是有提供四技二專的升學管道,但政府卻放任大學擴充,把九成以上的學生都吸引過去,事實是不重視技職教育。在政府政策更改前,我們其實應想想,另類思考一下,當「大學畢業」已經不值錢時,當碩士、博士可能變成升學的不歸路時,你一樣要去擠嗎?
想想股票投資的原則,當大家瘋狂搶進,就是出脫持股獲利的時候。股票大師從來不去追逐散戶,而是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