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雖然讓精品市場受到影響,但業內人士表示,注重生活時尚品質的消費者愈來愈多,中國奢侈品市場依然潛力無窮,不同於以往的是,消費者不再花公家的錢來買奢侈品,而是自己買單。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貝恩日前發布的數據,二○一三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增速明顯放緩,預計今年增長率僅為百分之二左右,不及往年高達三成的成長率。儘管如此,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總經理葉沛能表示,隨著中國消費者收入提高,購買奢侈品的財務來源,將逐漸從倚賴公務消費、禮品消費,轉變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選擇。
新華社引用中國大陸奢侈品市場研究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報導,中國人去年奢侈品消費總額達一千零二十億美元,約人民幣六千多億元,顯示中國人買走了全球百分之四十七的奢侈品。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企業家和都市白領階層將成為未來中國奢侈品消費的主力。「這部分群體的消費將更加趨於理性。他們更注重奢侈品的性價比,對品質有著高要求,並不是為了單純炫富。」
報導中說,當法國設計師皮爾.卡丹於一九七九年在中國舉辦時裝表演時,許多中國人才剛開始與國際時尚有了初次的接觸,有不少消費者是因為二○○七年電影《穿著P r a d a的惡魔》在中國上映,才讓大眾認識精品名牌。
不過,周婷表示,隨著中國消費者消費能力和時尚品位的提升,未來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也將更加多元化。三十三歲的李靜是江西的「時尚達人」,她在購買了不少精品名牌後說:「比起品牌,我現在更注重奢侈品是不是物有所值、是否適合我。」
葉沛能則將未來中國奢侈品市場發展的主流趨勢定位為:適合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之間年輕時尚消費群體的「輕奢」商品,所謂「輕奢」就是更尊重生活品質的生活方式,與財富多寡、地位高低無關,代表對於高品質生活細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