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零工生涯 新疆棉農 收入可觀

 |2014.01.18
90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曾經是農夫,也當過十多年農機管理員的新疆作協副主席劉亮程日前在作品發表會上說,「新疆是一個容易被獵奇、被誤解的地方。人們想要了解那裡,不應只去看風景,而是要在那住一段時間,了解當地民眾生活。」正如莎車的棉農吾買爾,五年前還在烏魯木齊二道橋以販賣瓜果為生,夏天推著小車向遊客兜售西瓜,冬天改買乾果,工作不穩定,迫不得已回到家鄉以打零工為生,如今卻站在自己的棉田旁一臉幸福。這個改變是因政策而來,吾買爾住的村子被當地政府訂為示範鄉,於是吾買爾開始了他的棉農生涯。第一年,他種的棉花就獲得了不錯的收入;第二年,他發現周邊幾家人的地無人管理,於是他又租用了幾十畝,目前他種了近百畝的棉花地,資產在三年內快速地增長到了人民幣幾百萬元。

 除了種棉 也會畫畫

 另一位新疆棉農熱合曼.阿皮孜則除了種植棉花也作畫,過去四十多年,他的作品已有三千多幅,其中六百多幅在國內外獲獎,畫作《歌唱比賽》還在巴黎國際畫展上獲得金獎,成了畫壇名人。

 他不會漢語,和記者聊天只能靠翻譯。當被問到更喜歡種棉花還是畫畫時,老人微微一笑,「更喜歡畫畫」,目前,他的畫作售價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一年能為他帶來上萬元的收入。

 熱合曼.阿皮孜除了自己畫,還帶出了三十多名徒弟,其中一位阿依先木姑.依明是他的第一位女弟子,「我學畫時沒遇到什麼阻力,沒人說女孩不能學。」不過,阿依先木姑.依明告訴中新社記者,「兒子剛剛七個月大,因此每天作畫的時間也從八個小時縮減到了三個小時。」這位新手媽媽十年來畫了近二百幅,她的作品《賣花的姑娘》被登在報紙上,一幅畫售價人民幣五百元,也能讓她貼補家用。

 據了解,二十世紀六○年代末七○年代初,「工人畫」、「戰士畫」、「農民畫」在中國興起,遠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邊緣的農民也受到啟發,一些人開始動筆作畫,從初期純粹是工作之餘的消遣,最後,隨著學作畫的人愈來愈多,廣為傳播,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