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俊光
南宋光宗趙惇,孝宗第三子,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在位五年,享年五十三歲,歿後諡號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元朝史官脫脫等人修正《宋史》,對趙惇的評價:「光宗幼有令聞,向用儒雅。逮其即位,總權綱,屏嬖倖,薄賦緩刑,見於紹熙初政,宜若可取。及夫宮闈妒悍,內不能制,驚憂致疾。自是政治日昏,孝養日怠,而乾、淳之業衰焉。」
其實,在高宗逝世後,孝宗已經無心處理朝政,光宗以皇太子身分執政了三年,至孝宗退位,前後共執政八年。
前期皇太子的三年,與即位的前兩年,還能用心於朝政,若在按照孝宗的政策延續,至少可守成;然而,光宗繼位後期,受其父長期壓抑的反彈,開始耽於享樂,荒蕪朝政;又因懼內的懦弱,朝政遂被李皇后干預,這使光宗更加鬱抑,導致精神隱疾併發,無法自主而退位。
受宋代皇室文風影響,光宗趙惇的字不差,寫得頗端正,圖示〈五言聯團扇〉這件作品,寫在素絹之上,以楷書字體寫成,文曰:「高標凌秋嚴,貞色奪春媚。」
其中的「貞」字,缺了最後的一點,乃為了避君主、尊長的名諱,因此從這形式上的恭敬來看,此作應是未繼皇位前的作品。
不過這件作品後來流至海外,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團扇上有數方收藏印,其中「顧洛阜」、「漢光閣」各有兩個鈐記。會這樣鈐印者,一看就是個外行。
這位顧洛阜(John M Crawford Jr,1913—1988)是美國人,專門收藏中國古代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