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北韓神秘面紗 衛星影像窺堂奧 廖振順 |2014.01.03 語音朗讀 257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從夜晚衛星影像看朝鮮半島,北朝鮮幾乎一片黑暗。 圖/廖振順提供 各國出資協助興建的輕水式反應爐(用於發電),位在新埔市。 圖/廖振順提供 寧邊核子基地。 圖/廖振順提供 文/廖振順(北市萬芳高中地理科教師) 聽到北朝鮮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獨裁、貧窮、核武?這個神秘而特別的國家,動不動就威脅要以核子武器攻擊鄰國,大國如美國好像也沒什麼大動作,甚至連「嚴正」斥責的戲碼都不見上演,大國如中國好像除了說一句:「不要在中國的家門口鬧事」的重話外,似乎也拿北朝鮮沒什麼辦法。是因為北朝鮮武力強大、軍威壯盛而令大國不敢輕啟戰端嗎?從夜晚的衛星影像看朝鮮半島,周遭的首爾、瀋陽、大連等大城市一片光亮,甚至亮到暈開來了,然而北朝鮮卻是一片黑暗,如果北朝鮮連電力基礎設施都做不好,要說這個國家有多強大,實在是很難理解。就地緣政治來看,中國希望北朝鮮繼續作為緩衝帶。就經濟發展來說,南韓則希望保持現狀,千萬別像東西德統一般的來個南北韓統一,這可是會拖垮南韓的現有經濟發展榮景。而美國也不希望北朝鮮消失,因為北朝鮮的存在,才有強力理由駐軍南韓,方便就近監視東北亞地區。或許,這也就是為何北朝鮮的發言,明明總是被各國百姓當作某種茶餘飯後的笑話,大國間卻又總是隨著起舞一番的原因。 北朝鮮的軍力到底如何呢?隨著「熱心且好奇」的人士日以繼夜的用衛星影像一寸一寸的偵查北朝鮮的國土,將所發現的各式軍事設施公布在網路上,以聚沙成塔、接力拼圖的方式將北朝鮮的「極機密」國防資料都來個赤裸裸的公開。首先,先來看看北朝鮮的防空武器分布圖,從圖上防空武器的空間分布來看,呈現著同心圓和縱深式配備,武器包含近、中、遠程配置的高射砲與飛彈。分布密度最高的區域在首都平壤周遭,也是呈現著同心圓式空間配置,在多山的環境裡,防空武器均是設置在突出的山頭或是小丘頂,這些護衛首都的防空基地,高達三百六十六個(全國共一千兩百四十七個),其數量之多、密度之高,令人咋舌,若是真的空襲來臨,這些防空砲一起萬砲齊發,場面應該會很壯觀。 生產核子武器的重鎮在寧邊,寧邊周遭密集地部署著六十座防空基地護衛著重要戰略核設施當然,其實這有些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一大堆防空基地圍繞的核心若是不重要才有鬼。東海岸防空基地部署數量最多且密集的當屬咸興市,仔細的瞧,這裡有四個機場與空軍基地,以及兩個地下設施(疑似地下機庫或工廠),而咸興市是一個河谷沖積平原,因此密集的防空陣地也就順著河谷的走向來布置。 從全國上千個防空基地的空間配置,可以看出北朝鮮的防空著重在南側北緯三十八度線的邊境上和東、西側海岸線,北側與中國的交界則是重點式的縱深配置。不過東岸有一個端川市,端川市兩側近百公里的海岸線都沒有防空基地的配置,形成一個明顯的防空弱點,緊接著後面是一大片防空基地布置的空洞區,這個空洞區延伸到首都平壤和擁有核設施的寧邊的東北側,彷彿是一條不設防空網的安全走廊。總的來說,北朝鮮這麼多的防空基地好像很厲害,但若是對手是美軍,以2003年美軍攻打伊拉克的戰爭為例,美軍展示了一個不對稱戰爭的典範,如果伊拉克換成北朝鮮,北朝鮮能有多少開砲機會?倒是挺讓人好奇地。 核武重鎮寧邊位平壤以北85公里處 北朝鮮最著名的核武研發中心當屬寧邊,寧邊位在平壤北邊直線距離八十五公里處,用衛星影像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IRT-2000核反應研究爐,一個五兆瓦、一個五十兆瓦的核子反應爐,還有核燃料製造廠、研究中心、儲存設施等硬體建設。 由於這些設施可用於研發製造生產用於原子彈的鈽,引發多國的疑慮,在各方的協商之下,2007年聯合國原子能機構證實,朝鮮已經關閉寧邊核子反應爐,2008年在朝鮮、南韓、中、美、俄、日六國媒體見證下,朝鮮政府炸毀了反應爐的冷卻塔。北朝鮮會妥協主要是因為他要到了糧食、能源和發電設備上的援助,根據協定南韓將出資百分之五十,日本出資百分之三十,美國、德國和俄羅斯出資百分之二十來幫北朝鮮建設兩座輕水式核子反應爐,而且還允諾在核子發電設施完工之前,美國將會和其他國家一起,向北朝鮮提供原油,作為能源補償。其中一座輕水式核反應爐,位在北朝鮮東岸人口十五萬人的新浦市,距離平壤直線距離約兩百五十公里的東海岸邊,不過經過數年後,這些設施始終未完工。 到了2013年3月1日,朝鮮宣布重啟寧邊核設施,以實際行動來強化不久前宣布要與韓國進行核戰爭的宣誓。目前美、俄各方都是透過衛星影像觀測寧邊的核設施動靜,從衛星影像中看到白色的蒸汽外漏,紅外線影像看到熱水排到臨近河川之中,因此各方均作出合理的研判推測,但由於缺乏硬證據,因此也擔心朝鮮弄出諸多蒸汽、熱水等的現象,是一種逼迫美國回到談判桌的手段。可是不管是真啟動還是假啟動,目的都是為了逼迫對手做出讓步,因此對於北朝鮮而言,虛實之間都有戰略上意義。 前一篇文章 科│學│新│知 下一篇文章 解開醫學密碼 --談關節炎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保鮮膜很黏難用?專家:放冰箱變滑溜好抽拉中央清華探高團隊 發現金星軌道內小行星大發現!澳洲隕石 含70億年前古老物質NASA探測器飛掠太陽 揭太陽風神祕面紗鳥愈變愈小隻 專家:是暖化害的影音/AI無人餐廳 中正大學:應用機器人省人力 作者其他文章每隔數百公尺就一個 澎湖漁港密度高得驚人澳露天礦超級坑相當11個紫禁城大文化大不同 南非搭車前先打手勢 滄海如何變桑田 Google Earth一目了然